【英語多益通】跟着型男學做臺菜 英文、姻緣一起GET!
文/陳胤祖
循地址來到永康街一棟不特別顯眼的公寓樓下,這裡是林宗翰私人廚房「Wayne的口嗜心飛」的位址,其所定期開辦的「單身限定」料理課程,在消息釋出一個月,半年內的12場課程就已接近額滿,其中更有近七成是基於迴流、轉介而報名;還有學員因爲參加課程,彼此認識而交往。因促成多對情侶,媒體報導他創月老廚房,風格獨具。
不只臺灣饕客,林宗翰的客羣還包括歐美日觀光客,透過流利的英語,導覽他們逛菜市場買菜、進行臺菜教學;甚至還有耐吉、臺達電等大企業,都曾主動請他爲員工上料理課。這些活動,每個月只需花費新臺幣2,000元的行銷宣傳費用,就能爲林宗翰帶來100倍的淨營收。這一切,和他英文好(TOEIC 865 分)、且深知「客戶關係管理」的道理息息相關。
不過,回顧林宗翰的學經歷:留學讀的是藝術設計,而後從事攝影、設計專案經理、行銷專員、軟體業務員……,這些似乎都很難與料理產生連結。
在澳洲留學結束回到臺灣,林宗翰只短暫從事設計相關工作三、四個月,便轉換跑道。崇尚自由的他,爲了擁有更寬廣的揮灑空間,選擇從事行銷和業務工作,「因爲學會這兩項能力,能開啓未來很多可能性。」其中,在資訊公司擔任「客戶關係管理(CRM)」軟體業務員的經驗,更深刻地影響着他。
有別於其他業務員,林宗翰會設法提升客戶的迴流、轉介率。「我選擇只專注在兩、三個客戶,花很多心思經營跟這幾個客戶的關係。」在維持良好的關係下,客戶不但會重複購買公司的產品,也會順勢介紹其他客戶,形成「滾雪球」效應。
舉例來說,每一次的料理課程,林宗翰都會讓上課的學員創立一個LINE羣組,作爲彼此交流、互動的平臺。當學員後續對上課內容有其他問題,林宗翰也會透過羣組給予協助和解答。偶爾,他還會在羣組內分享自己研究的食譜,和學員保持聯繫和關係。
▲ 林宗翰透過流利的英語,爲國際觀光客進行課程導覽和解說。(攝影/陳胤祖)
因爲英語口說不成問題,林宗翰的客羣還包括來自歐美日的觀光客。除了全程以英語進行課程導覽和解說,他同時也在Facebook成立「Make My Day Cooking Lab」粉絲專頁,以英文發佈活動內容和紀錄,吸引外籍人士瀏覽。有的旅客在來臺前,還會寫信詢問課程的細節內容,讓他有機會與國外潛在客戶產生初步的接觸和互動。
在這些旅客當中,更有持續保持聯繫、一再報名課程的學員。林宗翰表示,有的學員在返國後,會透過英文書信和他交流料理心得;甚至,有些旅客每年會固定來臺旅遊一、兩次,而他的料理課程就被列入了必備行程之一。
林宗翰會走上廚師一途,其實和他的料理天賦發跡得早有關。在國外留學期間,因爲不方便餐餐外食,他開始學習如何下廚,課暇之餘便會研究食譜、逛市場買食材。「因爲這樣,我才瞭解到很多食材、調味料和烹飪方法要怎麼用英文表達。」
對義式燉飯有濃厚興趣的他,爲了讓口感、味道更道地,當時會到一條義大利餐廳街,品嚐、揣摩每間餐廳燉飯的味道,再思考如何改良自己的料理配方。他舉例,義大利米燉起來,米心堅硬但彈牙;若以臺灣米做燉飯,同樣的料理方式容易使米心熟透而軟爛。
爲了仿製義大利米的特殊口感,他想到「煮水餃」的原理,也就是冷卻外層,使麪皮維持彈性、內餡卻能熟透。以類似的方法,他嘗試先將臺灣米泡水、放到冰箱冷藏幾個小時,再直接下鍋煮,果然成功做出了相同口感的臺灣米燉飯。
回到臺灣後,每當親朋好友到家中做客,林宗翰的廚藝一次次受到肯定,這也讓他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料理天賦,並開始對外「料理教學」。隨着客人更多元的需求,林宗翰也不斷研究其他食材的料理方式。「有些客人要求吃到乾貝、帶骨豬排,我就必須學會怎麼把這些食物做得好吃。」同時,他設法簡化流程、縮短下廚時間,以滿足大量製作需求,而這些廚藝精進的經驗,也成爲他課程上傳授給學員的素材。
「我喜歡透過料理跟人互動的感覺。」過往的業務經驗,讓林宗翰更懂得如何維繫客戶關係;料理課程與英語力優勢的結合,則足以在國際觀光客市場立下不敗之地。目前事業穩定發展的他,未來將持續拓展國內外市場,用美食抓住更多人的胃。
About林宗翰(Wayne Lin)出生:1978年現職:「Wayne的口嗜心飛」創辦人經歷:叡揚資訊雲端服務諮詢顧問、開國有限公司行銷專員英語程度:TOEIC 865 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English Career》No. 64
延伸閱讀》英文夠好 七年級生職涯三級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