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逆風 貨櫃三雄9月都月減

長榮9月合併營收501.97億元,月減12.61%,連兩月「月減」,但較去年同期仍成長5.5%,是史上第12強單月營收。

受惠上半年運價仍在相對高檔,累計長榮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5,162.63億元,年增54.85%;陽明前三季營收3,159.64億元、年增36.78%;萬海前三季營收2,194.63億元、年增39.47%。

因市場需求減弱致運價連續性下跌,在9月跌幅有擴大跡象。據上海航交所SCFI綜合指數,截至9月30日當週指數爲1,923點,單月跌幅32%,其中美西線每40呎櫃運價2,399美元、月跌幅39%;美東線每40呎櫃運價6,159美元、月跌幅26%;西北歐線每20呎櫃運價2,950美元、月跌幅31%;地中海線每20呎櫃運價2,999美元、月跌幅37%。

陽明、萬海表示,9月合併營收較上月及去年同期減少,主要受到市場供需波動、運價修正及部分地區塞港等因素影響。

長榮則指出,歐洲地區主要港口罷工行動與碼頭塞港問題持續,影響船隊調度與整體合併營收,使得9月合併營收呈現月減。

展望後市,陽明表示,全球通膨對市場需求造成影響,碼頭工人勞資問題也引發部份港口罷工,加上美西勞資談判進展緩慢,顯示供應鏈仍存在不確定性;再者,隨着大陸十一長假到來,且時序逐漸進入淡季,歐美大型零售商積極去庫存後,貨量是否回補仍需觀察。

由於美西對來自大陸的需求驟降,海運三大聯盟已利用空白航班策略減少艙位供給壓力,航運諮詢機構Drewry統計,三大航運聯盟預計將縮減跨太平洋、大西洋、歐洲、地中海等遠程航線,在第40周到44周的738航次中取消118次航行,取消率16%。

同時,近期運價已跌破部分航商成本,有許多中小規模的貨櫃航商陸續退出美西市場。若第四季歐美感恩節、耶誕節等消費旺季,庫存能有效去化,而後在亞洲地區農曆年前拉貨效應下,運價或許有機會止跌回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