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馬扁卸任後官司纏身 王金平:是偶然還是必然?

▲立委王金平。(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翁嫆琄/臺北報導

行政院長賴清德30日再赴立法院進行本會期最後一天總質詢,前院長、立委王金平也難得走上質詢臺大兩岸關係憲政體制。他質疑,卸任總統陳水扁馬英九等人都司法纏身,是個案的偶然,還是體制造成的必然?

談到兩岸關係,王金平表示,「兩岸一家親」可能是當前兩岸關係下,較可被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王金平說,「兩岸一家親」的主張雖受民進黨支持者反彈,但民調顯示,有逾半數民衆贊成,而他也認同,做人要慎終追遠,兩岸不會因爲政治原因而不認祖歸宗,「血緣認宗是兩岸的臍帶中華文化是兩岸交流融合橋樑」,因此「兩岸一家親」的主張與他「認宗愛臺漢魂臺魄」的理念,似乎可打破當前兩岸困局,找到可發展方向、可實踐的道路

而關於憲政體制,王金平說,臺灣人幾年來選擇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當選總統,而每任總統的任內都更換了多任行政院長,都無法挽回人民對國、民兩黨執政信心。而總統蔡英文任內也換了2任院長,18年來更換14人次,平均任期約1年3個月,顯示臺灣政治的不穩定、政治不安定。

直言,自1996年公民直選總統以來,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都在卸任後被起訴,面對官司訴訟,這是個案的偶然?或體制造成的必然?

王金平質疑,面對行政院長不斷更替、卸任總統的司法纏身,以他參政數十年的體會大膽推論,其中或許有個案個別差異下的巧合,但也不能排除可能是當前憲政體制下的必然。

因此,他強調,爲了臺灣的長治久安,是否能在不修憲的前提下,有機會確立究竟是走向「以總統爲核心的雙首長制」,或「以行政院長爲核心的內閣制」?王金平認爲,候選人喜歡以「改變」爲主題贏得選舉,臺灣也更應該認真面對挑戰,思考改變。

另外,他也提到,政治是衆人之事,人民是爲政的核心,得民心者才真正得天下。王金平並引用《羣書治要》文子下德篇的「所謂得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稱尊號也,言其運天下心,得天下力也;有南面之名,無一人之譽,此失天下也」翻成白話就是,「即使取得再大的名位,擁有再大的權勢,稱王、稱帝,未得民心,也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