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大到嚇死人!50公分超巨型海蟑螂現蹤

科學家在印尼爪哇西海岸印度洋海底發現了新品種的海蟑螂,這種海蟑螂身長可達50公分,是目前科學界所知的第2大等足目生物。圖爲目前科學界已知體型最大的等足目生物Bathynomus giganteus。(示意圖/shutterstock)

科學家在印尼爪哇島西海岸的印度洋海底發現了新品種的海蟑螂,這種海蟑螂身長可達50公分,是目前科學界所知的第2大等足目生物。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及印尼國家科學院(Indonesian Institute of Sciences)組成的研究團隊,7月初在科學期刊ZooKeys刊登研究成果,指出2018年在印尼西爪哇萬丹省(Banten)岸邊的印度洋海牀進行深海調查時,撈出了一隻14只腳的新品種巨型海蟑螂,這種海蟑螂的頭部及複眼像極了星際大戰電影裡的黑武士,目前研究團隊已將牠命名爲「Bathynomus raksasa」。

這種海蟑螂是一種屬於大王具足蟲屬(giant isopod)的生物,一般等足目(isopod)生物體型約33公分長,不過由於缺乏獵食者以及生活在寒冷的深海中,Bathynomus raksasa最長可長到50公分,是科學界目前所知第2大型的等足目生物,體型僅次於「Bathynomus giganteus」。

這類海蟑螂主要住在深海海牀,以沉在海底的海洋生物屍體爲主食,不過就像蟑螂一樣,牠們就算不吃,也能存活很長一段時間。牠們的外型即便和陸地上的蟑螂和潮蟲(woodlice)類似,不過實際上牠們和蝦、蟹等海洋生物關係較近。

印尼國家科學院研究員拉馬迪(Cahyo Rahmadi)表示,發現新品種生物對於動物分類學而言是相當大的成就,尤其是新品種生物的體型,甚至是對當地生態系統而言,都相當重要。他說,印尼海底發現新品種海蟑螂,代表科學家仍未充分了解印尼的生物多樣性。

印尼與新加坡的研究人員於去年在爪哇西海岸深海進行爲期2周的深海調查,一共探索63處地區,調查期間,團隊主要在800公尺深的海牀撈捕生物樣本,研究人員一共蒐集了約1.2萬個海洋生物,包含蟹類水母、魚、軟體動物、海綿海星蝦類等生物,種類涵蓋800多種,當中12種目前還未正式分門別類,其中最深的是在水下2,100公尺深海底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