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極端氣候 科學家努力研發新牧草品種

雖然雜草隨處生長,但研發能供牲畜食用並能在氣候異常下生長良好的牧草卻不容易。科學家指出即使某種牧草在一個地區生長很好,但可能幾公里外就有適應不良問題。

全球暖化破壞牧草生長而衝擊畜牧業,是糧價上漲因素之一。牧草生長不足,畜牧業若不多花錢買飼料,就只能減少飼養,供應減少最終令相關產品價格上漲。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IFPRI)研究員維貝(Keith Wiebe)說,牧草產量減少不但令肉類、羊毛和乳製品等價格上漲,畜牧業飼養需求增加將推高穀物等價格。

美國農業事務聯合會(AFBF)報告指聖嬰現象傷害亞洲農業,令今年米價和糖價上漲,並預測乾旱等因素令美國畜牧業減少飼養或結業,使牛肉價格在2024年和2025年不斷創新高。

部份經濟學家指極端天氣更常發生使糧價短期走勢更波動,令人更難準確預測氣候因素對糧價長期影響,各國必須採取不同措施來因應。

新罕布夏大學農業生態學教授史密斯(Richard G. Smith)指低窪地區牧草受短期乾旱影響,會因不同土壤等因素而有極大差異。極端氣候頻繁而必須研發更本地品種牧草來因應。

由於無法以個別牧草品種來供應不同地區畜牲業者使用,只能針對不同地區來研發,從而增加研發時間與成本等壓力。

賓漢頓大學生態系統科學助理教授邱吉爾(Amber Churchill)說,若科學家未能研發更抗熱耐旱的牧草品種,畜牲業經營成本將會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