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豔林:要準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八個重點方向

中新經緯12月24日電 題:要準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八個重點方向

作者 尹豔林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爲重要的一年。我們黨勝利召開二十大,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作了系統部署。

要倍加珍惜殊爲不易的成績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2年,這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極爲特殊、極爲困難的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爲,2022年取得的成績殊爲不易,要倍加珍惜。我理解,這種不易,集中體現在“三個超出預期”:

一是疫情衝擊超出預期。世紀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一年來,疫情反覆、此起彼伏,經濟運行遭受2020年以來最爲嚴重的衝擊,生產生活秩序被打亂,社會再生產難以良性循環。同時,經濟活動的各參與主體利益均受損失,城鄉居民收入受到明顯影響。隨着經濟下行,宏觀風險“水落石出”,房地產市場等風險較多暴露。

二是外部環境動盪超出預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大國博弈加劇,烏克蘭危機持續時間之長、發展態勢之複雜遠超出人們預料。美西方對俄實施全面制裁,對全球金融、能源、糧食、供應鏈等造成衝擊,給世界發展蒙上陰影。同時,中國受到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明顯升級,有的國家人爲“築牆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在經貿、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設置障礙,使中國面臨嚴峻的國際環境。

三是美國宏觀政策轉向超出預期。受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影響,美國通脹快速上升,2022年2月美國CPI同比上漲7.9%,創40年新高。爲應對通脹,美國大規模刺激政策迅速轉向,美聯儲從3月份開始在年內加息7次,累計425個基點。本次美聯儲加息速度之快、幅度之大超出人們預料。美聯儲大幅加息不僅導致美國及世界經濟增長放緩風險加大,而且引發各國貨幣貶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也增大了中國外需收縮、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貶值的壓力。

面對超預期因素衝擊,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中國經受住了考驗和挑戰,全年經濟增速雖然離年初預期目標有較大差距,但發展質量、科技創新等結構性指標都有較好表現,特別是就業物價基本平穩,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取得這樣的成績相當不易,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的結果。

對2023年中國經濟整體好轉充滿信心

展望2023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很多,外部環境仍動盪不安,世界經濟可能面臨滯脹風險,外需收縮等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大、加深。從國內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但發展的有利因素增多,經濟運行有望整體好轉。這既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目標要求,也是2023年中國經濟將大概率呈現的發展趨勢。

首先是防疫轉段。這將給經濟恢復帶來重大積極影響。隨着奧密克戎病毒特性變化,疫情防控的主要矛盾發生轉變。黨中央審時度勢,從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出發作出防疫轉段的重大決策,爲經濟恢復創造了重要條件。疫情是當前影響經濟運行的關鍵變量。可以說,中國經濟已挺過了最困難的時刻。隨着優化調整疫情防控政策的落實,人流、物流將更加順暢,社會再生產的各環節、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都有望加快恢復,經濟活力將得到有效釋放。

其次是政策優化。這將給經濟恢復注入強勁動力。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房地產政策,要從需求側管理轉向供給側優化,減少需求方的政策限制,更多在供給端發力,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雙雙發力,財政要加力,更多撬動社會資金;貨幣要有力,精準投向急需領域,共同的目標就是推動經濟整體好轉。同時,包括產業政策、科技政策、社會政策在內的五大政策協調配合,加上2022年已出臺政策效果持續顯現,必將形成推動經濟好轉的強大合力。

最後,更爲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很好的支撐基礎和條件。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新動能強勁、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良好態勢沒有變。特別是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都有嚮往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蘊藏着強大的推動經濟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和活力,邁向現代化的中國經濟巨輪不會停歇。

總之,從更長週期看,近年來的經濟下行,只不過是疫情帶來的短期擾動,尚不足以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長期趨勢,經濟快速恢復的曙光就在前頭。對此,要有十分的信心。

要準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重點方向

如何推動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了系統部署。我理解,需要把握好八個重點方向。

一是大力提振市場信心。這是2023年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眼下,又到了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其中,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就是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對此,中央態度明確、毫不含糊,強調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分類改革方向,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二是恢復和擴大消費。這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基礎。針對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老百姓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的情況,強調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採取強有力措施,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增加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完善消費政策,包括適當增加消費信貸,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

三是有效帶動社會投資。這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關鍵。針對當前民間投資低迷的情況,強調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加快實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對符合國家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的融資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支持力度,鼓勵增加製造業研發和技術改造投資,加大新領域新賽道的投入。

四是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這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重要支撐。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也是近年來受到調控最多、市場信心最差的行業。針對中國房地產市場明顯走弱的情況,強調要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併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房企資產負債狀況。要釋放消費潛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老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要研究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五是重啓傳統服務業發展。這有望成爲經濟運行中最先好轉的行業。傳統服務業特別是接觸性服務業受疫情影響最直接、最深。雖然目前各地正在陸續進入感染高峰,但隨着防控“二十條措施”和“新十條”持續落實,加上後續優化政策的出臺,順利渡過流行期,防疫平穩轉段,社會生產生活秩序將會全面恢復,住宿餐飲、文化娛樂等傳統服務業將率先啓動,可以預期2023年將會迎來旅遊等傳統服務業的恢復性快速增長。

六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這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主戰場。要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要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前沿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開闢更多新賽道。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

七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這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重要途徑。要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開放力度,推動教育、醫療等領域擴大開放。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大知識產權和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要主動對照高標準經貿協議,深化國內相關領域改革。要爲外商來華提供最大程度便利,推動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建設。

八是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是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重要保障。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大經濟實力這個分母,稀釋風險這個分子,在高質量發展基礎上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除突出強調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化解房地產風險外,還強調要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要加大隱性債務處置,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在新的一年,我們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中國經濟就一定能夠實現整體好轉。(本文根據尹豔林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年年會上的發言整理而成,未經本人審覈。)(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王蕾

【編輯:熊思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