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中報玄機:越來越“少”的金融科技,越來越“多”的科技金融(附排行榜)

作者 | 蘇越 來源 | 零壹智庫

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是銀行正在加碼的內外兩面,也是銀行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必然選擇。

金融科技賦能自身,推動銀行提質增效;科技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優化銀行信貸佈局,增強信貸結構與實體經濟的適配。

2024年上半年,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持續投入、科技人才儲備不斷加碼,但披露相關數據的銀行數量卻較往年有所減少。大模型技術深度融入銀行業數字化建設已經是大勢所趨,多家國有大行和股份制行積極佈局大模型建設與應用,以期把握大模型帶來的變革機遇。

科技金融整體規模增長強勁,國有大行的餘額、增量均佔主導,部分股份行、城商行增速較快,有望同時實現業務增長和結構優化的多重目標。

零壹智庫選取59家樣本銀行,包括A股上市銀行及部分規模較大的港股上市銀行、民營銀行,通過2024年中報及其他相關信息觀察其科技“底色”。

注:樣本銀行合計59家,包括42家A股上市銀行,3家港股上市銀行(渤海銀行、中原銀行、貴州銀行)、2家股份制行(廣發銀行、恆豐銀行)、1家城商行(珠海華潤銀行)、11家民營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微衆銀行、江蘇蘇商銀行、華瑞銀行、四川新網銀行、衆邦銀行、藍海銀行、三湘銀行、億聯銀行、中關村銀行、重慶富民銀行)。

一、金融科技:披露變少

59家樣本銀行中,2024年中報披露科技投入金額情況的共4家,科技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均在2.6%以上,合計75.28億元;共9家披露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投入人員數量,佔員工總數的比例均在3%以上,相關科技人員合計約2.38萬人。

表1:2024H1樣本銀行科技投入情況

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

中報數據顯示,招商銀行科技投入達45.86億元,但同比降低11.91%;科技投入佔營收的比例爲2.65%,同比降低0.27個百分點。

從上半年金融科技人員數量和佔比來看(各家披露統計口徑可能有所差異),各銀行均超過3%,幾家股份制行均超過1000人。招商銀行最多,擁有10653名科技人員,佔員工總數的9.23%,較年初略有增長。

股份行中,光大銀行和渤海銀行科技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均超過3%,其中,渤海銀行達4.87%,且科技投入同比增長20.75%至6.4億元。同時,渤海銀行科技員工同比增長15.49%至1521人,佔比達11.08%,爲科技人員佔比最高。

城商行中,青島銀行首次在中報中披露科技投入數據,上半年青島銀行科技投入1.94億元,佔到營收的2.72%;重慶銀行上半年科技員工增速最快,同比增長45.64%至233人,佔總員工的4.4%。

表2:2024H1樣本銀行科技人員情況

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

不過,在中報中披露科技投入的銀行數量在逐年緩慢減少。自2021年起,共16家銀行在中報中披露科技投入金額或人員情況,其中僅招商銀行、光大銀行、渤海銀行三家持續披露科技投入金額數據。

增減情況上,2024年上半年,招商銀行增加披露了科技員工數據;青島銀行增加披露了科技投入金額數據。

興業銀行、南京銀行減少披露科技投入相關數據;貴陽銀行減少披露科技投入金額數據;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張家港行、平安銀行自2022年起便不再披露科技投入相關數據。

表3:2021H1-2024H1樣本銀行科技投入披露情況

來源:企業預警通,零壹智庫

二、大模型:加速落地

在大模型佈局和創新方面,商業銀行走在前列。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在全球金融機構大模型專利創新領域,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微衆銀行、農業銀行專利申請數量位居前10位。

中報數據顯示,共18家銀行披露AI大模型的相關佈局及進展(包括北京銀行、工商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南京銀行、農業銀行、平安銀行、浦發銀行、上海銀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長沙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中國銀行、中信銀行、重慶銀行),較2023年中報增加3家。

國有六大行中,工商銀行和郵儲銀行在中報中對大模型的展示幅度超過其餘四家,分別提及“大模型”11次和16次。

技術建設上,工商銀行在金融同業中首家完成企業級金融大模型全棧自主可控訓練和推理部署,開展金融行業和企業級大模型二次訓練,建成高質量、多維度、大體量的金融大模型訓練數據集,使其具備較強的金融領域知識理解和分析推理能力。

場景賦能上,工商銀行打造金融市場、信貸風控、網絡金融等50餘個應用場景,促進大模型技術與業務深度融合。賦能金融市場領域投資、融資、交易等業務全流程,切實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打造營銷智能助手,開發產品智能問答、營銷活動方案設計等功能,精準發力支持客戶營銷。

中報數據顯示,郵儲銀行加速推進大模型場景應用規模化落地,主要應用於“郵儲大腦2.0”數字能力底座、雲平臺建設、安全防護和運營保障、提升測試賦能水平、遠程銀行服務、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風險防控科技支撐等多個領域。

在2024年9月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郵儲銀行表示,其應用大模型正處於研發測試階段,在營銷、客戶服務、綜合辦公領域均有落地。其中,客服大模型重塑了手機銀行沉浸式的數據交互體驗,構建了打造手機銀行智能的陪伴助理。郵儲銀行的數據員工也已嵌入到線下ITM(互動交易模式)、線上App中。

股份制行中,共8家在中報中提及了大模型相關探索,其中,中信銀行和平安銀行都提及了對大模型的自主研發與應用。

中信銀行自主研發倉頡大模型平臺,落地代碼生成、內容生成、知識管理、多模態智能整合、智能操作五大重點應用領域。其信用卡服務和遠程客戶經營服務,結合 AI 大模型,深化迭代小信智能機器人,規模化、智能化賦能遠程客服全渠道,實現客戶服務效能提升 12%

在2023年年報中,平安銀行已提及了零售貸款審批,運營管理,消保降訴,汽車金融AI驗車等具體落地場景。2024年上半年,平安銀行自主研發大模型開放平臺,加強算力平臺、大模型底座、大模型開發運維一體化(Ops)、智能體(Agent)、應用開發平臺等基礎能力建設,爲營銷支持、內部運營、風險管控、辦公輔助等領域的研發應用提供通用能力模型和一站式場景定製服務。

城商行中,北京銀行、南京銀行、長沙銀行、重慶銀行、上海銀行等表現較爲活躍。城商行積極探索生成式大模型與傳統業務場景融合,應用場景已從風控、運營、客服等中後臺領域走向客戶、營銷等前臺核心業務領域。

北京銀行上半年打造人工智能驅動的商業銀行(AIB),建設以知識驅動的“大模型”、以數據驅動的“小模型”應用體系,升級“京智”大模型併發布京騏 AI Agent平臺,持續建設人工智能的中臺能力。“京智大腦”已累計開放智能中臺服務 170 餘項,落地數字化場景 153 個,支持 25 個重大項目、6 個數字化敏捷工程建設。

南京銀行上線人機協同智能外呼,提高觸達目標客戶的效率,落地營銷助手、辦公助手等9大類40餘個服務場景,打造“小禾Chat”業務答疑助手,提供各類大模型服務超30萬次。

長沙銀行基於AI大模型+小模型模式,打造知識問答、工單總結、服務質檢、合規管理、報告生成、金融展業、案調信審等10類AI助手,嵌入17個業務系統,推動本行科技創新的研發需求含AI率超過18%,落地應用20餘項,累計可節約9萬工時。

重慶銀行試點將大模型技術融入OCR等傳統領域,提升智能識別水平。持續推進RPA機器人在全行深度應用,構建數字人虛擬形象,提升業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上海銀行打造“數智化+人性化”的對公在線服務體系,探索利用大模型提升精準問答能力,建立前中後臺協同的對公專家服務團隊。報告期末,其對公客戶線上諮詢實時解決率提升至97.78%,較上年末增長8.59個百分點。

三、科技金融:增長強勁

近年來,央行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強度和水平持續提升,爲創新型國家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4年4月初,央行設立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金融機構。

此次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是對原有科技創新再貸款和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的政策接續,以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3年以來,銀行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科技金融列入戰略發展安排,並在財報中披露相關數據。伴隨我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銀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有望同時實現業務增長和結構優化的多重目標。

下文統計了2024年樣本銀行中報的科技金融貸款餘額及環比增幅,主要涉及銀行的科技型企業貸款。實際上,科技金融在不同的層次還有其他統計口徑,例如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專精特新”企業貸款、先進製造業貸款、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等,部分銀行主要披露了後者。

樣本銀行中,共23家銀行同時披露了上半年科技金融貸款餘額與環比增速情況。

9月初“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央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表示,過去5年,我國科技型企業貸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貸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樣本銀行中,上半年環比增速達20%的共6家,爲齊魯銀行、光大銀行、青島銀行、北京銀行、浙商銀行、郵儲銀行。

此外,西安銀行中報顯示,其科技型企業貸款較年初增長37.72%,但在中報和2023年年報中均未披露貸款餘額。

從增速上看,齊魯銀行環比增長幅度最高,上半年新增31.84%至312.01億元。中報顯示,該行上半年新設3家科技金融中心(共8家);“專精特新企業”貸款戶數1637戶,較上年末增加476戶。

從絕對值上看,國有大行是科技類貸款投放的主力,支持科技企業的廣度和力度更大。國有銀行上半年科技金融投放總額約4.3萬億(部分未公開相關數據),約佔樣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的一半。

其中,工商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最高,達2.1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8.64%;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3.1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4.81%。

組織架構上,工商銀行在業內率先成立科技金融中心,並組建總行科技金融中心,強化“股貸債保”聯動,加大專精特新貸款投放力度。

表4:2024H1樣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

來源:銀行中報,零壹智庫

股份行中,興業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等4家科技金融貸款餘額均超越郵儲銀行,突破4000億元。

其中,興業銀行上半年科技金融貸款餘額環比增長8.35%至9035.15億元,且不良貸款率僅爲0.44%,低於公司貸款平均水平。

興業銀行在中報中表示,重點支持新基建、戰略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國產替代、“專精特新”和福建省“四個經濟”等領域的優質客戶,其在股份制行中製造業貸款餘額最高,環比增長4.73%至7627.36億元。

招商銀行在架構機制和產品創新上加大對科技金融的政策支持及資源投入,進一步擴大科技金融重點分行佈局,重點分行數量增至20家;升級迭代“科創貸”產品,優化產品流程與審批模式。截至二季度末,招商銀行科技企業貸款餘額5829.97億元,較年初增長8.35%。

“科技金融”一詞在浦發銀行中報裡出現了22次,是所有股份制銀行中最多的。

浦發銀行上半年啓動了創新中心(上海)建設,推出首個孵化器“張江創孵基地”,推出“科技會客廳”,提供“股、債、貸、保、租、孵、撮、聯”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模式。二季度末,浦發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超5500億元,較年初增長10%。

股份制行中,光大銀行上半年科技金融貸款增速最快(增速總排行第2名),環比增長31.36%至3510.61億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貸款餘額1072.44億元,環比增長16.34%。城商行中,北京銀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達3378.95億元,較年初增長30.34%;“專精特新”貸款餘額992.16億元,較年初增長36.01%。

中報顯示,該行服務北京地區80%的創業板、69%的科創板、74%的北交所上市企業、74%的新三板創新層掛牌企業。在科技金融特色經營機構建設上,北京銀行上半年科技特色專營支行數量新增28家(共69家)、專精特新特色專營支行新增15家(共29家)。

農商行中,僅滬農商行中報披露科技金融貸款餘額。數據顯示,其科技型企業貸款餘額爲1085.5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7.34%;科技型企業貸款客戶數3966戶,較上年末增加21.10%。

且滬農商行信貸投向進一步突顯“向早向小、中長期、信用”特徵,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及貸款戶數佔比分別爲81.23%、97.33%。

專題推薦:金融毛細血管

零壹智庫推出“金融毛細血管系列策劃”,通過系列文章、系列視頻、系列報告、系列研討會和專著,系統呈現“金融毛細血管”的新狀態、新功能、新價值、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