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DRDO成立63年 爲何軍事研發仍難突破

印度國防研發不僅經常出現大幅延宕,軍方對其成果往往也不甚滿意。圖爲印度空軍光輝戰機。(圖/印度空軍臉書

歐亞時報》(The EurAsian Times)報導,印度「國防研究發展組織」(DRDO)已成立63年,但不僅計劃經常出現大幅延宕,軍方對其成果也不甚滿意;曾在該組織工作近35年的科學家古普塔(Ravi Kumar Gupta)指出,主要原因在印度容易自外國進口武器官僚體制干擾和缺乏資金等。

自1958年創立以來,DRDO已研發出「烈火」(Agni)系列陸基彈道飛彈、「布拉莫斯」(BrahMos)超音速巡弋飛彈、「光輝」(Tejas)輕型戰機、「阿瓊」(Arjun)主力戰車設備。但《歐亞時報》指出,DRDO立下諸多承諾,但往往無法全數兌現,主要研發項目也經常面臨不應發生的嚴重延宕;且軍方對其成果大多不太滿意,經常不願使用,讓印度長期位列世界國防產品進口大國

如「光輝」自1980年代開始研發,卻直到2015年才交付,且交付後立即遭印度主計與審計總署(CAG)質疑存在航速航程、自衛能力等缺陷;「阿瓊」則自1972年受命研發後,直到2004年纔將首批量產型戰車交到印度陸軍手中,且由於對性能不滿,在政府決定增購「阿瓊」後,軍方也要求須進行改良後才願意下單

古普塔表示,由於印度1950年獨立後,爲儘快讓國防安全體制上路,在武獲政策上以進口爲主;且其是英國協的一員,容易自英國取得武器裝備。在長年累積下,印度國防自主能力受到極大限制。

另外,DRDO自主性不足,且在研發突破上最需要的創新與變革,更是處處受到官僚體制干擾;科學家們最後往往選擇延續或改良現有成果,而不是技術突破。且DRDO獲得的經費不足,以在整體國防預算中的比例來看,印度花在研發上的經費僅佔約6%,遠低於美國的12%以上。

古普塔建議,DRDO應與印度民間企業合作,不僅打造完整的國內產業鏈,也增加國防創新的機會。他還指出,該組織應着眼於太空網路等新領域,提前準備協助印度因應這些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