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高教系列報導/畢業後的第一哩路

圖、文/非池藝術

大學藝術科系學生畢了業,踏出走向藝術家的第一步。離開學校後,沒了老師清楚確實地引導,接着該要往哪走?怎麼走纔好?在學時沒留心這些問題,沒看到一個清楚的典範可以遵循,沒做好心理準備畢業後便常茫茫不知所措。

有時候,學生雖然在就學時,就努力向外拓展視野,畢了業順利與業界接軌,但藝術家這條路是場耐力賽,要怎麼跑才能跑得又遠又好,也讓剛畢業的年輕藝術家擔憂不已,生怕一步錯,步步錯。

藝術無價,但一位藝術家想靠藝術養活自己,那藝術便有價了。年輕藝術家的藝術品定價,定高些還是定低些?兩者差別在哪?藝術品賣給收藏家藝廊之間,乍看都是將創作品銷售出去,但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老師楊北辰認爲,差很大。

藝術這條路,長跑十幾年很正常,怎麼跑纔會久?藝術家陳擎耀認爲,要做一個藝術家並不難,難在如何一做就十幾年,而且時時被關注。北美館長黃海鳴也表示,這十多年間,有些認知與想法,藝術家永遠不能丟棄,一旦放掉了,想做藝術家的熱情,便會漸漸消散,被社會現實磨損殆盡。

想做大藝術家,先要鋪什麼路?黃海鳴認爲,要先鋪一條「跨領域對話」的路,侷限住自己的路,路也會越走越窄。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系主任葉俊顯則說,不要想一開始就做第二個李安,一開始最重要的事,是要腳踏實地地做,做足基本功。…更多內容請看http://artemperor.tw/focus/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