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做惡夢代表什麼?5個原因竟是健康亮紅燈,很可能是「憂鬱」前兆!

文章首圖/ Pexels Ron Lach

圖/ Pexels Ron Lach

英國牛津大學做了一項關於夢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睡超過9小時的人,會比每天睡6小時的人更容易做惡夢,原因是久睡會讓快速眼動期(REM)較長,而REM是在睡眠的最後階段發生,所以睡覺時間拉長,做惡夢的機率就越大。

壓力:

當我們情緒低落,造成心情緊張、害怕、恐慌、焦慮...等,這些壓力也是做夢的主因喔!生活中若遇到重大變故,產生創傷後壓力候羣(PTSD),做惡夢的機會也會提升,所以如果你常常做惡夢,也可以說是身體健康狀態下降的警訊。

疾病:

生病初期我們通常沒什麼感覺,因爲病徵訊息過於微弱,不過卻可以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睡眠期間就容易會做惡夢,出現令你害怕的情境與感受,流感、呼吸中止症、嗜睡症...等疾病,都會增加做惡夢的機率。

藥物(抗憂鬱、鎮靜劑、麻醉藥):

研究顯示某些抗憂鬱藥物會造成快速眼動期(REM)時間增加,因此更容易做惡夢,一些鎮靜劑和麻醉藥也有類似的副作用,提醒您若做夢過於頻繁,切勿自行停藥,一定要諮詢專業醫生喔!

飲食(高脂肪、辛辣、酒、抽菸):

研究發現攝取高脂肪和辛辣食物,因不易消化,也會造成睡眠品質不佳,導致容易做惡夢;酒精則是會增加快速動眼期(REM)的時間,還會造成睡眠中斷;長期吸菸者的睡眠問題是一般人的2倍,尼古丁也會加強REM的時間,自然容易出現夢境。

圖/ Pexels Ron Lach

睡前兩小時不做劇烈運動,也不要吃油炸辛辣的食物,可以用溫水泡泡腳放鬆心情,睡眠時間控制在6小時左右,先試試改變以上的習慣,若還是沒有改善就要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喔!

身心治療:

首先我們要做心態的調整,找出造成壓力大的主因,儘量減少壓力源,避免讓自己陷入不安的情緒,儘可能讓自己保持平穩的心境,情緒方面的控管通常很難靠自己去改善,建議還是尋求身心科醫生的幫助。

圖/ Pexels Ron L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