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大蓮湖村:“漁光互補”探尋鄉村發展新動能 全程監管確保補償款全額到位

“李書記,我們村裡養魚戶的資產折舊補償款2月底已經全部到位,現在正在組織對簽訂轉讓合同的農戶逐一覈實兌付,真要感謝你們紀委的鼎力支持。”近日,益陽大通湖區千山紅鎮大蓮湖村黨總支書記胡樹泉緊緊握着該鎮紀委書記李興的手,連聲表示感謝。

大蓮湖村是千山紅鎮最大的水產養殖村,全村有7000多畝面積,其中90%都是養殖水面。近年來由於受到市場影響,水產養殖戶利潤偏低,甚至時有虧損。村委經過多方考察和調研,決定引進“漁光互補”新能源項目,將近5000畝魚塘全部轉讓發展光伏產業。項目未經落地便遭遇重重阻力。

阻力主要來自於養殖戶們的增氧機、漁船、漁網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補償費問題。去年5月,在項目準備實施前,村裡對135戶養殖戶的固定資產進行了全面清理覈算,確定補償款爲70萬元左右。而建設方認爲該數據僅爲民間統計結果,缺乏權威性,拒絕給予明確回覆。

“那段時間,幾乎天天有養殖戶到我們紀委上訪,有時候一來就是十幾個人,電話經常被打爆,很多養殖戶都認爲款項是不是被截留挪用,一定要我們去認真查查。”該鎮紀委副書記王芳對當時的情景深有感觸。接到羣衆的多次來訪反映後,鎮紀委高度重視,跟蹤督辦,深入養殖戶家進行走訪調查,積極組織建設方、村幹部召開了幾次專題會議進行協調,最後決定通過第三方評估公司對所有養殖戶資產進行評估確定後予以支付。

“那段時間我們和第三方評估公司工作人員一戶戶上門,大到一條漁船,小到一張絲網,我們都要詳細登記詢問,並根據購買和使用年限折算出現在的價格。很多設備由於時間太久,找不到原始憑證,我們只能根據現在的市場價格和養殖戶一項一項談。”王芳很是感慨。

在走訪過程中,由於溝通理解存在偏差,養殖戶和評估工作人員有時還會發生小摩擦,需要紀委工作人員一遍遍耐心地做思想工作。王芳表示,“對評估出來的數據和金額,我們還要進行幾次的核算,直到雙方都簽字認可,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以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工作是真辛苦,但是3個月後終於拿出了權威的評估報告,建設方也在年後將所有補償款全部撥付到村委指定的賬戶上,我們瞬間有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現在,我們已經跟88戶養殖戶簽訂了轉讓合同,其他合同也在陸續簽訂中,這個光伏產業項目馬上可以動工興建,年底就可以併網發電,希望這個項目能爲我們的和美湘村建設注入新活力。”胡樹泉高興地說道。(徐鋼 蔡心 蘇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