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長開工廠、做高價隱形牙套 揭密七千億黃金河谷

高聳的玻璃帷幕大樓內是工廠,能生產隱形眼鏡、工業電腦、半導體零組件、通訊到生技產品,超高樓層高密度使用,拉高土地的單位產值與就業人數。(攝影/陳宗怡)

當鐵皮屋一間間從淡水河流域消失,一棟棟玻璃帷幕大樓同時在汐止拔地而起,走進裡面一看,有五星級的迎賓櫃檯、自動化訪客髮卡管理系統、24小時的電子化門禁系統,還有直達高樓層的高速電梯,像極了臺北101大樓,卻是不折不扣的工業區、工廠。

它是基隆河邊豪華大樓式工業區

上千公司聚集,每走1公尺營收14億

這裡面能生產工業電腦、隱形眼鏡、半導體零組件、生技與醫療產品,最精華的地方就在沿着基隆河的500公尺範圍內,聚集了近百家的上市櫃企業、上千家公司。每天生產線如流水般不停地運轉,粗估年營收超過7,000億元,等於每走1公尺就創造14億元的營收,讓潺潺的基隆河水流淌着黃金般的價值。

搭着高速電梯直達19樓,映入眼簾的是兩家公司,左邊是臺大醫院前院長何弘能擔任董事長的樂迦再生科技公司,右邊是三鼎生技,董事長歐耿良創下臺北醫學大學最年輕院長紀錄。

這是工廠嗎?「我們選擇到汐止,不到內湖、南港的生醫園區,就是因爲這裡有工廠登記證,能研發也能生產。」歐耿良說。不僅鐵皮屋變成了101式豪華廠辦大樓,工廠負責人也從黑手老闆變成了醫學院的院長。

更驚人的是,這個工業區佔地才7,000坪,按傳統工業區1間工廠分配1塊土地的方式,依三鼎約500坪的規模,最多隻能蓋12家工廠,但此工業區分別建造35層與37層的玻璃帷幕大樓,7,000坪建地蓋了22萬坪的樓地板面積,聚集了約400家業者。

高密度是造就黃金河谷高營收的關鍵之一,但這不是黃金河谷成形的唯一原因。關鍵是創新研發與資本市場的碰撞。

其實,歐耿良本來只是替北醫募款,卻不小心把自己給「賣掉」了。他原本是爲了替北醫籌措改建大樓的資金,尋找生醫界大老,其中一個是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結果路孔明反過來跟我說,『憑北醫的團隊可以替學校創造源源不絕的資金,以後就不需要募款了,而且政府鼓勵學校衍生公司,如果你們團隊願意創業,馬上投資你們5億元。』」歐耿良說。

資本市場實力嚇到了歐耿良,他尚在考慮中,對方的5億資金竟然就到位了。

鑽石基金的股東、黃金河谷廠商之一的精華光學董事長陳明賢,談起鑽石基金投資三鼎,他說:「歐耿良睡在辦公室超過10年,白天他是院長,下班以後變成工友,過了午夜12點就成了保全。」陳明賢強調,焚膏繼晷拚出臺北醫學大學最年輕的院長、還有北醫當股東來支援,爲何不敢投資它們。

其實精華光學也是尋找轉骨升級的企業。該公司在新臺五路短短500公尺的範圍內擁有六座工廠,全隱身在玻璃帷幕大樓之中,僱用的員工人數超過3000人,相當於國軍一支獨立作戰旅的人數,而且賺夠多、活得好。自2007年之後,精華每年最少賺1個股本,最多能賺3個半股本。是臺北股市最會賺錢的公司之一。

很賺錢與正在研發燒錢的生技業並存,這就是101式豪華廠辦大樓內企業的樣貌之一,三鼎生技由鑽石基金持股6成,北醫與歐耿良爲主的經營團隊佔4成,是臺灣第一家從學界衍生的生物3D列印新創公司。

走進三鼎的工廠,裡面放着各種儀器設備、無塵室的產線,技術人員穿著白袍正在加工隱形矯正牙套、頭蓋骨,歐耿良說,「進駐汐止,除了這種大樓能同時做研發與生產製造,更重要的是北醫在汐止設有實驗室與教學基地。」但是廠房採取租賃的方式,降低固定資產的投資,把資金用在研發、開拓市場,短期靠生產醫材帶進營收,長遠目標則是開發新藥,才能走得遠。

代表企業一:近都會區有利吸引人才

北醫結合臨牀,攻千億隱形牙套商機

其實光是隱形矯正牙套的全球市場規模就破千億元,歐耿良說,「陳董事(陳明賢)跟我說,眼睛才2顆,牙齒有32顆,每一顆治療完之後戴牙套,還有後面相關的治療,從數量看,牙齒的市場一定勝過隱形眼鏡。」以推出隱適美隱形矯正牙套的龍頭艾利科技爲例,市值一度超過500億美元(約合新臺幣1兆5,000億元),市場潛力無窮。

但三鼎長遠目標是開發新藥,例如研發治療禿頭的幹細胞植髮技術,歐耿良說,臺灣的優勢是醫療分科精細,臨牀成果受認可,就醫材來說,如果美國品牌賣100元,日本大概賣70元,臺灣大概賣了60元,中國大概50元不到,因爲臺灣醫療實力受到認可,價值直追日本品牌,把中國拋在身後。

而三鼎的股東北醫是擁有4千牀的大型醫院,能進行足夠的臨牀經驗。

長年在經濟部工業局負責臺灣工業區規畫、現任新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何怡明說,製造業在面臨轉型時,必須要保有這一些產業發展的資源性條件,包括人才、技術紅利、交通紅利、資本紅利,只有都會區比較能滿足這樣的要求,所以工廠從過去的粗放土地利用改成更精緻的高密度使用,就是能讓更多企業靠近都會區。

於是工廠改成101式豪華廠辦大樓,每坪從20幾萬喊到40萬,照樣完售又蓋新的,原因就是不怕土地貴,就怕沒人才、技術與研發資源。而鑽石基金、精華光學投資三鼎,就是追尋營收、獲利能夠再成長。

代表企業二:跑在趨勢最前面

佐臻專攻智慧眼鏡,虧5年逆轉爲盈

時間回到2018年2月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以色列公司Infinity AR與臺灣佐臻合作推出世界第1個支援Android混合實境(MR,Mixed Reality)智慧眼鏡平臺,佐臻成爲世界級的智慧眼鏡領頭羊之一。

佐臻也在緊鄰基隆河畔的玻璃帷幕大樓中。走進佐臻董事長樑文隆辦公室,能看到一塊木頭上放着一塊塊由大而小的通訊、光學模組。這塊木頭上面的產品,述說着臺灣資通訊產業一代拳王崛起又消失的故事。

樑文隆是臺灣通訊產業的老兵,待過光寶、臺灣國際標準電子(阿爾卡特)、國碁,創辦了正基科技(家程科技)與佐臻。其中有些企業曾是一方之霸,一度在電信交換機,網路設備、藍牙通訊模組稱雄。

如今有些功能被內建在手機、平板、電腦中,曾經紅極一時的企業被購併或結束了。例如,國碁被併入鴻海集團。

這塊木頭時時提醒樑文隆,產業科技不斷地往前躍進,就像是浪花淘盡英雄,例如東帝士集團總部也曾設在黃金河谷,當年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叱吒一時,卻早已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

必須拚在趨勢的前端纔不會被消滅。樑文隆說,本來佐臻主力是做WiFi模組,把本來一大片模組微型化到移動裝置上,靠WiFi模組這一款產品,佐臻營收從2009年不到3億元,成長到18億多,1年能賺3塊多。但隨着競爭者越來越多,WiFi模組成爲紅海,佐臻趕緊轉型到研發智慧眼鏡,一頭栽進了AR╱MR(擴增實境、混合實境)的世界。

要拚在最前面,樑文隆不怕燒錢,從2017年起連虧5年,累積虧損近半個股本。堅持到大趨勢來了,「Google在今年推出智慧眼鏡,不同語言的雙方,在接收到對方的聲音後,立刻進行判斷與翻譯,並將最後翻譯的結果顯示在眼鏡的鏡面上。」樑文隆說,隨着晶片等各種技術微小化,也許會有新裝置取代電腦、手機。

走進佐臻的展示間,戴着眼鏡對着空氣操作手機,來進行各種功能。未來走在街頭,眼鏡就能導航,還能直接告訴你眼前事物的資訊,例如餐廳的評價、賣場打折等,不需要再拿出手機搜尋資訊,因爲眼鏡就是手機。

但這市場不是由國際大品牌如蘋果或Google獨大,所以樑文隆選擇走專業與利基市場,例如跟臺塑合作,戴上AR眼鏡巡檢工廠,目光所及把每個機臺參數顯示在眼鏡畫面,並隨着使用者視線自動定位,將資訊精準疊合顯示於正確位置,平均工作效率提升2成到3成。或者協助醫師進行髖關節的手術,戴着AR智慧眼鏡導航,一邊手術一邊照,骨頭、神經、血管分得清清楚楚。如同電腦、筆電市場很大,卻有量身訂做的工業用電腦,雖然市場較小,卻是一塊利基市場。

隨着元宇宙風潮來臨,南臺科大找上佐臻成立「5G+XR元宇宙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中華電信與佐臻結盟加入「高雄的亞灣5G AIoT國際大聯盟」,成爲了各方結盟的對象,也終於結束連5年虧損,在上半年賺了5,700萬元。

場景南移,高雄後勁溪也有轉骨契機

半導體取代石油,煉油廠變科技園區

原來玻璃帷幕廠辦看似光鮮亮麗,要存活其實是一場殘忍的淘汰賽,贏者才能換來轉骨的機會。

同樣的轉骨也發生在高雄,今年9月5日,美商三福氣體在高雄煉油廠第一座輕油裂解廠的土地上動土,準備投資新臺幣270億元,興建5座大型的空氣分離廠,第1座配合臺積電,預計於明年9月正式營運。此外,臺積電上中下游的供應商,如美國高通、德國默克也投資高雄。

從南科路竹、橋頭園區,到後勁落腳的臺積電,到大社、仁武、大寮、林園等石化園區,最後到小港與亞洲新灣區,串起了S型的科技廊道,也串起了南臺灣人才、技術與金流。

但是昔日污染的煉油、石化廠、石油儲槽也如同鐵皮屋一樣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棟棟玻璃帷幕的半導體晶圓廠、供應商的大樓,沿着S走廊拔地而起。

昔日被重工業污染的高雄後勁溪,也終於等到擺脫接近重度的污染、生物回來的時機了,在河畔上演臺灣大轉骨。但玻璃帷幕大樓真的能解決鐵皮屋亂竄的問題嗎?

商業週刊18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