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電商兩樣情!食品爆量、服飾免強保4% 3招挽救實體衰退

▲據網路開店平臺商觀察,這波疫情造就電商兩樣情,食品爆量、衣着服飾免強保4%,而美妝戶外用品都衰退,須靠3招挽救。(圖/SHOPLINE提供)

記者吳佳穎/臺北報導

本土疫情加速宅經濟發展,電商產業卻出現民生必需品的生鮮食品日常用品訂單爆量,「戶外用品」、「彩妝保養」品項卻衰退的兩樣情。線上開店平臺SHOPLINE指出,網路開店產業佔比最高的「流行衣飾」電商類別,在疫情高峰期間,雖有 4% 的小幅成長,但實體門市卻出現超過六成的衰退,可能須透過重整供應鏈、強化線上直播銷售、強化品牌價值三大突圍策略,才能挽救。

據 SHOPLINE 內部資料統計,隨着五月疫情升溫,「戶外用品」、「彩妝保養」、「流行衣飾」成爲「疫」外衝擊產業,這三類產業的實體門市皆有超過五成的衰退,又以「流行衣飾」受創最重,出現超過六成 ( 61% ) 的負成長;至於電商通路業績,「戶外用品」與「彩妝用品」分別出現 4% 至 9% 不等的衰退,「流行衣飾」則勉強保住 4% 正成長的成績單

▲據調查,戶外用品、彩妝、流行衣飾實體都面臨5成以上大衰退,電商也小幅衰退,流行服飾電商免強保4但大多有實體店的還是惠被拖累。(圖/SHOPLINE提供)

SHOPLINE 臺灣總經理陳少勤表示,因爲於民衆減少外出、戴上口罩,降低平時的治裝與化妝需求,導致店家即使有線上通路,業績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儘管近期確診數穩定下降,但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讓品牌電商必須思考如何保有營運彈性,並持續消費者溝通,以維持品牌的忠誠度及體驗感。

陳少勤針對實體影響最爲嚴重的「流行衣飾」提出三大建議

策略一:重新定義商品需求、尋找在地廠商調整供應鏈

由於消費者普遍在家工作 ( WFH ),面對居家時間延長且辦公、健身等場所受限的現況,消費者的需求將轉向替代性商品,因此,在服飾與精品銷售方面,建議店家近期可以考慮推廣與居家、休閒、療愈相關商品,也可透過加購、會員滿額贈等形式提供專屬口罩、乾洗手等防疫周邊,幫助會員抵禦病毒的同時,也強化品牌的能見度。

若是面臨到供應鏈因疫情而受阻的業者,則可以透過「預購」來緩和庫存及供貨壓力,同時也可以尋找替代的在地廠商以降低影響,最重要的,是將所有出貨訊息透明化,以減少消費糾紛。

臺灣時裝品牌「WEAVISM 織本主義」就在疫情期間主推居家休閒風格的系列衣着,並設立防疫專區販售抗疫相關的產品,如與德國品牌聯名的抗菌口罩、蜂蜜抗菌皁等。織本主義主理陳璽年表示:「轉換主力產品以及防疫專區的設置,陸續扭轉客人對織本主義只有少數主力產品的刻板印象,也讓客人更加認識到『做最新鮮的事』的品牌核心,本次策略也成功反應在銷售表現上,有效帶起 25% 的業績成長。」

策略二:強化線上社羣直播銷售、降低線下實際接觸

根據《 2020 臺灣網路報告》,臺灣民衆平均每日社羣媒體使用時長爲 2 小時,隨着居家時間更長,約一成的人會增加使用網路社羣的時間,建議店家可透過社羣直播展示商品,讓消費者同樣能看到實際商品,維持與消費者的連結,達到實體「零接觸」卻能親眼感受到服飾質地的目的。若因疫情縮短營業時間或短暫關閉門市,則可將店內空間轉換爲直播間,降低店租的浪費。以臺灣商家爲例,在第三級警戒發佈後,透過 SHOPLINE 社羣直播購物服務的店家,平均營業額、訂單量雙雙出現周成長近 3 倍的佳績

在逢甲夜市經營超過 3 年時尚女裝品牌「木札朵創辦人黃淑華說:「疫情期間的直播,除了介紹新品外,也能即時與客人互動,解答穿搭、配件問題,維持與消費者的良好互動。我們也發現近幾次的直播訂單數與轉單率皆成長 15% 以上,其中的新客佔比更是提升至 30%。」疫情期間,木札朵提高直播頻率,每個月舉辦兩到三次直播活動,每次連播兩到三天,維持與粉絲的互動。

策略三:響應防疫活動:強化品牌價值、提升購買意願

SHOPLINE 觀察東南亞電商經營策略,發現不少服飾品牌會透過販售防疫款式商品、推出聯名紀念款或是捐款給醫療單位,以表達共同的抗疫立場,將公益形象植入消費者心中。過往也曾有臺灣店家推出聲援醫護人員的優惠方案,出示相關工作證明便有購物折扣,以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

爲協助部分產業面臨業績持續下滑的情形,SHOPLINE 也推出了「安心開店專案」,盼攜手店家化危機爲轉機,並提供運費補助、數位廣告金、專業顧問諮詢及電商實戰行銷課程等高達新臺幣 8 千萬元的總開店補助金,助店家完善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