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糾紛700多案擱置中!藍委曝鑑定醫師3大困境:不願具名
藍委吳宗憲(左起)、陳菁徽上週舉行「精進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公聽會,衛福部長邱泰源也出席。(圖/取自陳菁徽臉書)
急診壅塞問題引發關注,國民黨立委陳菁徽表示,這樣急迫的醫療現場,更是經常發生病患與醫護人員衝突事件,語言、肢體暴力引發不少問題。在法規方面,刑訴法修法後,因爲執行醫療鑑定的醫師需要具名,承擔着巨大的壓力,也讓目前醫糾案件有700多件擱置中。醫師擔憂去法院接受詰問,在鑑定報告上要具名,等等因素都造成鑑定塞車。相關法規需要調整,重新找到平衡點,才能兼顧訴訟當事人權利,更保障鑑定醫師。
陳菁徽10日發文提到,目前醫糾案件有700多件擱置中,相關法規需要調整,重新找到平衡點,才能兼顧訴訟當事人權利,更保障鑑定醫師。醫界團體主要提出幾大建議與調整方向:1.醫病共享決策(SDM)以降低醫病衝突。2.強化對於醫護人員的教育訓練,特別是困難醫病溝通的情境,提高醫護人員的溝通技巧,同時也保護自身安全。3.醫糾處理流程優化,政府應加強資料整合,以利釐清醫療責任,也能提升調解機制公平性。4.法規方面應解決鑑定醫師三大困境:(1)醫師工作繁忙不願意出庭、(2)醫師不願具名曝光,因爲面臨同儕壓力、(3)醫師擔憂現場鑑定報告受不當質疑等。
法界團體也提出幾點建議:1.針對《刑訴法》208條微調,應該依循傳聞法則例外之法理。2.審理過程可用函詢方式補充鑑定,或者遠距訊問,醫師不必到庭,保障鑑定者身分。3.醫療案件因其特殊性,應在特別法中針對醫療鑑定爲特別規範。
陳菁徽表示,醫療糾紛處置是一個巨大的議題,牽涉多方權益保障,也涉及多個行政機關業務。上週舉行的這場公聽會是個開始,陳菁徽與吳宗憲委員辦公室,會彙整大家的意見,並持續邀請行政單位針對重大議題進行商討,未來也將安排專案報告,繼續尋找適合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