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爲媒 鮮花經濟爲消費增添新活力

(原標題:以“花”爲媒 鮮花經濟爲消費增添新活力)

初夏之際,萬物榮華。隨着各地溫度氣溫不斷上升,鮮花經濟的熱度也在持續攀升。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母親節,以及即將到來的“5·20”,鮮花市場欣欣向榮。

根據某商業平臺數據顯示,5月12日母親節當天,該平臺線上線下的鮮花銷售比平時增長近10倍,和去年母親節同期相比增幅超過40%。

從“禮物”到“生活”:鮮花經濟蓬勃發展

隨着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者越來越追求精神層面的消費,鮮花逐漸從禮品轉爲普通的大衆消費品。“每日一花”“每週一花”逐漸成爲消費者裝點生活、豐富情感的日常悅己消費。

“五一”假期,位於雲南昆明呈貢區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場比平時更加熱鬧。奼紫嫣紅、價格實惠,每天上市1600多個品種鮮切花,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爲一個大規模的花卉市場,斗南花市成爲市民和遊客的網紅打卡地。

今年的5月12日,母親節邂逅國際護士節,芍藥、康乃馨走上了鮮花銷售的"C位"。山西省太原市的鮮花店預訂量明顯增加,不少市民在節前提前預訂選購鮮花,康乃馨、芍藥等美麗的花朵深受消費者歡迎。據花店工作人員介紹,在母親節前夕,康乃馨最受歡迎,每天預訂量在100份左右。除此之外,不少消費者喜歡搭配組合,比如康乃馨配百合、玫瑰等。 據統計,今年以來,重慶、陝西西安以及江蘇、浙江的多個城市鮮花銷售增幅都超過50%,鮮花成爲許多中國家庭的日常消費品,這爲整個花卉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潛力。

從“城市”到“鄉村”:花旅融合鋪就致富路

“鮮花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帶動“賞花遊”成爲潮流。不少鄉村旅遊項目搭上了這趟經濟發展的“花車”,爲鄉村振興增添活力。

這個夏天,多地將傳統農業向休閒農業以及綠色生態農業轉型,打造花旅融合新實踐,美了鄉村,富了農民。

黃花風鈴木是一種適宜生長於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高大喬木,春季會開出顏色金黃、形如風鈴的花朵。廣西南寧武鳴區寧武鎮英烈村的一家苗圃場,種植了700多株黃花風鈴木,成爲當地的一處網紅打卡地。遊客樑女士特意穿着漢服來這裡拍照留念。她表示,黃花風鈴木是最近很火的“網紅花”。自己此次在花中拍攝的古風照片,發到網上後收穫了許多點贊。

夏日清風送爽來,繡球花開滿園栽。初夏時節,重慶市巴南區石龍鎮柏樹村400畝繡球花如期盛開,五彩斑斕的色彩編織成夢幻畫卷。據石龍鎮副鎮長何鵬介紹,今年繡球花旅遊節結合旅遊資源開發產品,帶動鄉村振興,將農特產品、特色文化、旅遊美景等資源整合,現場開放集市進行展示和售賣,帶動經濟增長。

從“鮮花”到“鮮花+”:延長鮮花經濟產業鏈

鮮花經濟受季節以及同質性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拓展“鮮花+”外延、拉長“鮮花經濟”產業鏈,成爲持續發展鮮花經濟的關鍵。

每年的3月至4月,湖北武漢全城超50萬株櫻花樹相繼盛開。東湖櫻花園今年不僅打造了立體觀櫻賞花空中棧道,引入無人駕駛載人飛行器,還打造了以櫻花爲主題的浪漫懸疑沉浸式體驗劇《櫻緣》。據數據顯示,今年櫻花季,東湖櫻花園共接待遊客90.98萬人,較去年同比增加近30%,共接待旅行團1518批次。

“五一”期間,江蘇連雲港花果山景區舉辦了第三屆“花果山之春”賞花節,以鮮花爲主體,加入影視IP,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遊玩。根據花期的不同,景區在高老莊、梅園、櫻花大道、蟠桃園和女兒國、芝櫻園等賞花點打造西遊衆仙巡遊和主題NPC互動,設置了沉浸式互動演繹和遊戲,讓遊客可觀、可賞、可參與,提升了遊客體驗感。

在山東菏澤定陶區黃店鎮1萬餘畝玫瑰成熟,廣大花農正在經歷一年一度的採摘、銷售旺季。定陶區黃店鎮主要種植“黃店大花玫瑰”“豐花玫瑰”“陶女玫瑰”“西施玫瑰”等品種,可用於製作玫瑰花茶、玫瑰醬、玫瑰餅等產品,以鮮花產業帶動了“甜蜜經濟”。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韓民春指出:“鄉村打造‘賞花+’農文旅融合活動,使之成爲文化消費新場景,能有力地帶動當地餐飲、住宿、旅遊、交通等服務消費快速增長。要推進賞花旅遊與農業、工業、科技、商貿、交通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鮮花新玩法、賞花遊火爆、營銷模式層出不窮……鮮花經濟爲消費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