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長陽拔地起 公私募樂觀情緒“爆棚”

5月25日,在外部消息面整體平淡的背景下,A股市場迎來久違的放量大漲。截至昨日收盤,滬深兩市成交總金額突破萬億大關,上證綜指等主要股指集體向上突破了近兩個多月來的震盪區間。來自多家公私募機構的最新策略觀點顯示,目前多數機構對於短期市場表現信心十足,並普遍預期市場已進入並將展開一輪中期上漲行情。在市場風格上,A股結構機會是否將向低估值藍籌、大市值白馬股方向傾斜,目前公私募機構仍然分歧較大。

權重板塊拉昇

受大市值白馬股、大金融等權重板塊同步拉昇推動,25日A股主要股指全線放量拉漲。截至收盤,上證綜指逼近3600點整數關口,深證成指、滬深300等其他股指也整體向上突破。對於25日的市場大幅走強,公私募機構普遍認爲,A股當日大幅走強,是多個方面因素共振的結果。

博時基金分析,A股25日出現大漲,主要是由於流動性好於預期、風險偏好修復所致。A股經歷春節假期後的快速調整以及反覆震盪之後,市場風險逐步釋放。當前,股票資產相對債券資產的吸引力有所修復,且市場流動性整體處於相對較寬裕的狀態。

銀杏環球資本董事長張峰表示,不僅A股大漲,港股市場當日也出現強勢拉昇。兩地市場同步強勢拉昇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歸結爲,前期壓制市場的風險因素有所緩解,且海外資金對中國核心資產信心持續增長。在相關預期修正之後,市場做多情緒集中爆發。

具體而言,張峰認爲主要利多因素可以概括爲四個方面:第一,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緩解了投資者對於通脹的擔憂;第二,國債收益率走低,使得成長股再次獲得上漲動能;第三,前期大市值白馬股在調整之後充分釋放了投資風險;第四,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近年來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調控依舊、近期數字貨幣炒作氣氛降溫的背景下,也有機構從全社會資金對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給出了長期更爲積極的解讀。雷球資產合夥人胡攀表示,目前,在信貸審慎投放和監管部門嚴查違規資金後,資金面收緊的趨勢出現緩和。從大類資產方面來看,虛擬貨幣泡沫正在破裂,購房資金則受到多個城市新房認購新政的抑制。在理財端,“保本產品”正逐步向“淨值類產品”轉變,各類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需求也在持續下降。整體而言,全社會資金的投資“宣泄口”仍然會重點集中於權益市場。

短中期繼續看漲

在A股市場短中期研判方面,目前多數機構仍然以看漲爲主。有私募機構更將上證綜指的下一目標點位,直接設置在4000點。

世誠投資總經理陳家琳表示,當前A股市場情緒轉暖。需要強調的是,市場表現不僅是反彈行情,本輪市場上升通道依然沒有走完。

肇萬資產總經理崔磊表示,25日A股主要股指向上放量突破,可以理解爲,在經過政策引導以及市場驗證後,投資者在正式確認流動性緊縮預期證僞後的合理策略應對。權益市場長期壓抑的做多情緒得以釋放,促成了25日的放量大漲。從短中期而言,A股市場主要股指存在繼續上行的需求。

鴻風資產投資總監黃易表示,在經過25日主要股指的長陽“拔地起”之後,強烈看好A股後期走勢。整體來看,市場有望結束已持續近三個月的底部橫盤震盪格局,以上證綜指而言,市場將有望向上挑戰4000點。黃易認爲,支撐A股市場進一步走強的力量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歐美主要經濟疫情得到控制,經濟復甦從不確定走向確定,有利於全球風險資產表現;二是大宗商品價格處於頂部區域,通脹預期本月即見頂點,通脹壓力減輕,流動性負面預期將會向上修正;三是信用收緊預期已被市場充分反映,下半年流動性不會比上半年更緊;四是市場無風險收益率將進入下行通道。

機構偏愛景氣與成長板塊

在25日大市值白馬股板塊再次“橫刀立馬”、大金融板塊同步異軍突起的背景下,對於A股市場的內部風格方向,機構投資者的研判整體仍偏向於結構與成長。

多家公募機構普遍認爲,未來階段A股市場的運行,仍然會將以個股機會爲主,對於全市場個股可能出現的“普漲行情”仍然預期謹慎。博道基金的基金經理張建勝認爲,隨着經濟結構的轉型深化,消費驅動逐漸替代原有的投資驅動模式,宏觀經濟的波動性大幅減弱,經濟增速的中樞也會持續而緩慢下移。這種宏觀背景對應到資本市場就是,結構性機會成爲市場主流。

在結構性領漲板塊上,目前公私募對於市場風格是否將向大金融等低估值藍籌及大市值白馬股兩大方向上轉移,仍然分歧顯著。

就市場風格來看,崔磊預計,後期成長風格將逐漸佔優。具體來看,全球經濟總需求維持穩定,不存在持續通脹的基礎。總需求、商品價格以及利率在疫情穩定後將向疫情前水平迴歸,折射到權益市場上,將會對成長類資產更加有利。大金融尤其券商股25日領漲,整體更多是場外踏空資金的“進場行爲”。在25日的大漲之後,資金預計將重點圍繞疫情後景氣度依然向好的產業方向進行再佈局,如電動車、新一代國產芯片、疫苗以及大衆消費品等。

陳家琳表示,後期A股市場預計不會簡單在各板塊之間輪動,而是更多基於行業景氣度、中期業績增速、基本面與估值匹配度等因素來實現行業間的切換。目前,基於景氣度的邏輯,包括醫美在內的高端消費行業及包括創新藥產業鏈在內的大健康行業,以及中游(智能)製造業,仍然是值得長線佈局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