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修養,在小事裡看得最清楚
先問一個問題:你見過最有教養的人是什麼樣?
很多人給出了不同的答覆。
其中不乏大事面前多能扛,爲人處事多溫婉。
但今天我想說,教養包含這些,卻也不止如此。
前不久看到一則視頻——
你問他爲什麼這麼做,他說:當時什麼都沒想,就想把貨車停住。
消防員趕忙跑來扶他,可男子不顧自己摔倒,趴着也要將輪椅拉回來。
要爲消防車讓道。
看到這兩個片段時,我沒忍住,溼了眼眶。
我想,這就是教養。
它是你骨子裡的堅強,言行中的分寸,交往中的包容,心底裡的善良。
是你無意間的舉動,是你不經意間的流露。
細節之處,見人教養。
看過一個故事——
一席人邊吃邊聊,氣氛很歡暢。
主廚很緊張,因爲他看到松下幸之助面前的牛排只吃了一半。
沒想到,松下幸之助對他說:牛排很好吃,但是我只能吃一半,因爲我已經八十歲,胃口大不如以往。
他接着說,我請你過來,是怕你看到只吃一半的牛排送回廚房,心裡難過。
很多人都被松下幸之助當時的做法感動了。
他本可以直接走開的,作爲廚師,如何消化客人的不滿意,也是職業素養的一部分。
但他沒有,這種看似不起眼的做法,溫暖了一個人心的同時,也讓人看到了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教養。
想起知乎上也有這樣一個故事,讀來很暖。
答主回答:
“是我媽。”
媽媽付錢時特意跟店主說:“她是因爲生病了吃不了多少,你做得很好吃。”
人們都說,體恤一個人的辛苦,是一種教養。
這種教養,是根植內心的修養,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是願意爲他人着想的善良。
聽過一句話:“生命就像一種迴音,你送出什麼它就送回什麼,你播種什麼就收穫什麼,你給予什麼就得到什麼。”
想來的確如此。
有位剛入行的理髮師,手腳不麻利,每次給客人剪髮都很緊張,有次剪得有點狠,比客人預期的長度短了很多。
理髮師很緊張,看着鏡子中客人憤怒的臉,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
頭髮短顯得您精神,從我這邊看上去,您年輕了好幾歲。要是您對這次髮型不滿意,下次我們免費給您重修。
一席話說完,客人的臉色有了緩解,最終滿意離去。
後來有次,老師傅剪髮時不小心失了手,氣氛一度尷尬。
年輕的理髮師聞聲趕來,盡全力幫老師傅解了圍。
老師傅不解:“爲何如此幫我?”
年輕理髮師說:“當您設身處地爲我着想,不露聲色緩解我的難堪時,我就在心裡下定決心,一定要報答您的恩情。”
《易經》有云:
施人之事,不記於心;受人之恩,銘記於心。
真正的教養,是懂恩情,知報答,是細微之處的真心,是所到之處見真情。
如此,才能彰顯一個人最本質的教養。
看過一份教養指南,其中有幾條是這樣的:
接、遞東西要雙手
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牀上
洗完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別人身上
開會時,耐心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表意見
收到消息會回覆,如果忘記了,會說明原因
……
仔細看完就會發現,這些做法都只是生活中的小細節,可就是這樣的小細節,映照得出一個人的人品。
細枝末節處的分寸,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
而在我看來不光如此,教養,不止是自己對他人的體諒,也包含在對方不經意間犯錯時,所表現的那份容忍。
朋友的孩子很調皮,他們談話期間,孩子像脫了僵的野馬一樣上躥下跳,還爬上馮驥才的牀,拼命蹦跳。
不忍傷了朋友的面子,馮驥才略帶幽默地說道:
請你的兒子回到地球上來吧。
朋友答覆說: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一場對話,不僅達到了目的,也消解了尷尬。
遇事不輕易指責,是對一份關係保持的氣度,也是對一個人發自心底的善意。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寬恕別人的錯,也能溫暖自己的心。
讓一步是氣度,寬一分是大度。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有教養的人,總是將善良貫穿在人生的每一次紛爭中,和與人打交道的每一次交往中。
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表露的是品德,彰顯的是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