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怎樣填詞?南宋詞人張炎一段話,說得清清楚楚

前言

詩詞格律的基本知識掌握以後,就可以依譜填詞了。但是僅僅機械“填”是不行的,畢竟不是機器生產或者軟件導出。

關於填詞,南宋詞人張炎在《詞源》中言簡意賅地作了介紹:

這段話說的是慢詞(長調),不要一樣可以借鑑。

簡單來說,先確定題目,選擇詞牌,確定中心思想(如何開頭,如何結尾,來表達這個中心思想),然後選擇押什麼韻。就可以開始了。

在這裡,張炎特別提到,注意上闋結尾,和下闋開頭,要承上啓下,通篇要連貫。

一、題目

張炎這段話,舉了一個例子,即姜夔的《齊天樂·蟋蟀》。這首詞前面,有一個序言:

可知,姜夔與好友張鎡(z字功父,張炎的曾祖父)一起飲酒,聽到蟋蟀鳴叫,於是以詠蟋蟀爲題填詞。

可知這個題目就是詠蟋蟀。

二、詞牌

張鎡選了押平聲韻的《滿庭芳》這個詞牌,其詞如下:

姜夔選了《齊天樂》,押仄韻,其詞如下:

選擇小調、中調還是長調?選擇什麼詞牌?平韻還是仄韻,還是換韻?

這兩首詞,雖然立意不同,但是感情都有些消極低沉。 二人分別選擇了《 滿庭芳 》和《齊天樂 》。《齊天樂 》表示“萬壽永齊天”詞牌,字面上似乎很喜慶,但是這個詞牌的名作多有愁苦之情。

選擇什麼詞牌,要根據自己創作內容選擇相符的詞牌,是否合適可以參照古人的名作。

三、立意

立意,即作者想表達什麼思想。詠物詩詞,大多要“託物言志”,駱賓王的《詠鵝》僅是小兒語 。

姜夔和張鎡二人詞中,都少不了愁苦二字,但是其愁苦的原因不同。這就是背後立意的不同。

鄭文焯校《白石道人歌曲》評價兩首詞的區別說:

張鎡詠蟋蟀,通過兒時的回憶,對比今天的孤寂,有今不如昔之感。主要是從自己的身世經歷出發,有所感受。

而姜夔的詠蟋蟀,寫得其實是國家的興亡。雖然同是詠物,但是二人的立意有高下之分,所以姜夔這首詞更勝一籌。

四、謀篇佈局

立意有了,那麼如何表達出來呢?需要考慮第一句如何開端,最後一句如何結束。

姜夔《齊天樂》第一句就用了詩人庾信的典故:

庾信是南朝人, 奉命出使西魏,因樑滅亡,只好滯留北方一生未歸。庾信的遭遇類似於北宋滅亡後被虜到北方的二聖以及皇室宗族臣僚宮女等。

全篇收尾處,蟋蟀的悲鳴,個人的感受,國家的興亡,首尾呼應,虛實相映。

詞牌有詞譜(早先是曲譜),基本是固定的。但是很多詞牌有多體,不同體押韻是有區別的。

如《滿庭芳》有平聲韻,也有仄聲韻。很多詞牌的仄韻,又有入聲韻和上去韻之分。

所以選韻,首先要選,押平韻,還是押上去韻,或者押仄韻?

其次,要選哪一個韻部。然後,在這個韻部中,選擇什麼韻腳(押韻的那個字)?

唐宋人填詞,沒有詞韻,他們用詩韻填詞,只不過可以放寬到類似古體詩的鄰韻通押。我們填詞,可以使用清朝人的《詞林正韻》。

六、述曲與過片

述曲,我的理解是,經歷了題目、詞牌、立意、選韻之後,就可以依譜填詞了。

在述曲中,張炎特意提出了過片的重要:

過片,換頭處,即下闕的第一句話。一定要承接上闋,使得上下闋意脈連貫,不可斷絕。

七、修改

完成以上的步驟,填完一首詞,只是初稿而已。如同一個半成品,還需要在細節處進行打磨修改。關於修改,張炎又說道:

詩人作詩,有人揮筆而就,但是更多的人會“改之又改”。據說宋朝的韓駒喜歡改詩,有的詩作寄給朋友數年,他仍舊追取回來,修改幾個字然後再還給人家。

結束語

老街也填過一首唱和詞,詞牌選的是《滿庭芳》:

立意方面,除了自己聽到秋蟲鳴叫的感想外,還將讀到張鎡和姜夔兩首詞的感受融入其中。

選擇的是押平聲韻,韻部是《詞林正韻》的第十三部,韻腳是:深、吟、陰、心、沉、尋、金、音。熟悉填詞的朋友可以發現,用韻張鎡那一首。

@老街味道

南朝詩人鮑照,最早大量創作五絕,還寫出了五言律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