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別盲目吃,中毒事件經常有

7月,我國不少地區進入高溫多雨季節,正適宜野生菌菇生長。很多人有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事件頻發。

爲預防和減少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貴州省市場監管局近日發佈食用野生菌的安全警示,提醒人們不要輕易靠民間經驗採摘野生菌菇。

野生菌菇中毒事件頻發

因食用採摘蘑菇導致中毒事件每年都有發生,主要集中在5-10月。

媒體報道,今年6月6日,廣州有4人因噁心、嘔吐、腹瀉,去醫院就診。據接診醫生介紹,患者爲誤食了野外採摘的毒蘑菇導致的中毒。今年6月24日,湖北武漢家庭食用了小區內採摘的蘑菇數小時後,出現畏寒、嘔吐等症狀。經醫院診斷爲一起誤食毒蘑菇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一般發現的野生菌中毒症狀有胃腸中毒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呼吸與循環衰竭型、肝臟損害型等,而肝損害型最爲兇險,致死人數最多,其典型表現爲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爲了保障生命安全,不要隨意採摘、食用野生菌,不買賣品種不明、來源不明的野生菌,對不熟悉或從未吃過的野生菌,特別是顏色鮮豔、形態特殊的野生菌,不可盲目採食,避免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

出現不良反應迅速就醫

對於野生蘑菇,有不少人認爲只要掌握鑑別方法,就不會出事。然而,野生蘑菇的有毒無毒鑑別是十分困難的。

據介紹,我國已報道的毒菌約有480種,含劇毒可致死的有40多種。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不同種類的毒菌所含毒素種類不同,引起的中毒症狀也不盡相同。依據民間流傳的所謂“辨別經驗”,並不能確保避免誤食有毒野生菌導致中毒。

安全警示因此提醒,吃完野生菌後如感不適,有頭昏、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看東西不清楚或出現幻視、幻聽等症狀,應就地催吐,並立即前往醫院治療,不可心存僥倖,延誤時間。此外,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單位食堂等羣體性聚餐場所,應嚴禁加工野生菌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