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廠掌控醫學研究、教育、行銷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藥物是醫療的核心,多數醫學科學家都在研究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圖爲示意圖。(新華社)

醫藥幽靈:大藥廠如何幹預醫療知識的生產、傳播與消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藥物是醫療的核心。多數的醫學科學家都在研究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而多數從事現代科學醫療的醫師則專注於提供藥物以解決問題,大部分的病人也作如是觀:當我們走進醫師的診間時,我們通常會希望能帶着藥物的處方離開,並期待這些藥物會治癒我們、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或是維護我們的健康。然而能做到這些的是哪種處方?爲何是那一種?醫師又是爲了什麼緣故,在一張小紙上寫下那些特定的文字或符號?

試想以下場景:在看完某樣藥品的電視廣告後(是什麼藥你也許不太記得),你覺得或許該是檢查膽固醇的時候了。你的醫師也同意,並表示成年人每五年就該檢查一次,接着你便前往抽血檢驗區。結果出爐,你得知自己的低密度膽固醇濃度有點上升。雖然尚未高到需要驚慌的程度,但考量到你正值中年,還有位看似健康的叔叔在七十歲時心臟病發,於是你的醫師建議你服用司他汀類藥物(statin)。你纔剛開始提問,醫師就打斷你說:「這些藥安全到應該加進飲用水裡。」司他汀類藥物有許多選擇,但他推薦其中銷量最好的「佐好醇」(Zovachor,虛構的藥物名稱)。他開這種藥已經好幾年了,而且他正好讀到一篇文獻,上面指出對你這種年齡層的人而言,佐好醇在主要的司他汀類藥物中風險效益值最好。他在去年參加的一場會議中,曾聽到一位醫學院老教授談論這個藥,而那位仁兄可是寫過心臟病專書的人呢。最後,你的醫師遞給你一份免費的試用品以及處方。離開診間時,你感到比較安心了。

在上述場景中,藥廠可能介入了幾次?可想而知,有公司投放廣告,使你確信自己該去就醫--這算一次。你該接受檢查嗎?膽固醇濃度上是什麼意思?

藥廠協助出資以進行研究,而這些研究導出了定期檢驗的建議,並逐步降低了醫師所認定的膽固醇濃度正常值--這是第二和第三次。藥廠也資助了找出風險因子(像你叔叔的情況)的研究--這是第四次。是誰對司他汀類藥物的安全性進行研究,而且數年後仍未將所有資料釋出?--這是第五次。是誰提倡「安全到應該加進飲用水裡」這句幾乎每位醫師都聽過的口號?--這是第六次。你的醫師可能是從藥廠業務代表那邊拿到佐好醇的文獻--這是第七次。而那篇文獻本身可能是藥廠找幽靈寫手代筆,並讓某些素有名望的醫學院教授掛名,再投稿上優良的醫學期刊--這是第八、第九和第十次。你的醫師可能接受資助參加了那場會議--這是第十一次。他以前的教授也可能接受資助,並由另一家公司的幽靈寫手爲其演講捉刀--這是第十二和十三次。事實上,該位教授能擁有如此名望,幾乎可說是全靠產業界在研究與發表的諸多階段給予協助--這是第十四次。還有前一週藥廠業務代表放在醫師櫥櫃裡的試用品,促使你的醫師開立了這種藥物的處方--這是第十五次。例子還不只這些。

藥廠持續維繫大型網絡,藉以收集、創造、控制與散佈資訊。他們提供輸送資訊的管道以及使資訊流通的能量。在通過瓶頸、迂迴前行後,知識於是被創造出來,順着導引而過的管路形塑而成。藥廠創造醫學知識,並將其移往最受用之處。這些大多是再一般不過的知識,只是恰好能用以支持公司的行銷目標。但因爲藥廠的資源、利益以及各級控制,在醫學中幾乎每一寸的開疆闢土,他們都已然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在藥廠所偏好的世界中,研究、教育和行銷皆融爲一體。這和我們的真實世界其實差距不大:執業醫師在獲得知識時,最常透過的管道就是大藥廠的代理人,包括地區業務代表,以及在資助下負責傳播訊息的研究者和教育者,甚至連需要寫故事的記者也可能涉入。這些代理人也許全都志在向醫師傳遞真相,但他們口中的真相,卻是源自藥廠抓住各種機會提供、引導與維護的知識。

藥廠的行徑展現出一種「幽靈」般的特質。爲了突顯這點,並將藥物行銷與幽靈的「無形」連結在一起,我借用了「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s)這個說法作爲隱喻。過去的市場研究顯示,這些無形之手被各種機構創造出來,並透過具體行爲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而就藥廠來說,不論是市場的創立與開拓,或是知識的生產與流動,許多的相關工作也都是透過無形之手來進行。三之一摘自《醫藥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