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迴應貨幣政策取向:降準仍有空間,利率進一步下行面臨一定約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唐婧 北京報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以來,金融領域呈現出改革新動向,一系列政策“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爲助力宏觀經濟企穩回升、呵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營造出良好的政策環境。
下一階段,貨幣政策還將從哪些方面繼續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年內降準降息的空間和必要性有多大?央行又將如何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框架?9月5日下午,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陸磊和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等迴應了市場關切。
關於下一步的政策取向,陸磊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加快落實好已出臺的政策舉措,着眼於總量、利率和結構,更加有力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總量上,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銀行增強貸款增長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的預期目標相匹配。在利率上,發揮好近期政策利率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的帶動作用,以此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在結構上,加大已有工具的實施力度,推動新設立工具落地生效,主要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談及降準降息空間,鄒瀾認爲,相關政策調整還需要觀察經濟走勢。其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供給長期流動性的一項工具,7天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則是應對中短期流動性波動的工具,今年人民銀行又增加了國債買賣工具。綜合運用這些工具,目標是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年初降準的政策效果還在持續顯現,目前金融機構的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大約爲7%,未來下調還有一定的空間。
利率方面,鄒瀾介紹,人民銀行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今年以來,1年期和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分別累計下降了0.1和0.35個百分點,帶動了平均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同時,受銀行存款向資管產品分流的速度、銀行淨息差收窄的幅度等因素影響,存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行還面臨一定的約束。
鄒瀾強調,人民銀行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根據經濟恢復情況、目標實現情況和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具體問題,合理把握貨幣政策調控的力度和節奏。
總量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均將發力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進一步謀劃新的增量政策,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而美聯儲主席鮑威爾8月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宣告“政策調整的時機已經到來”,市場預期9月美聯儲降息的概率大幅提升。市場因此對我國增量政策會否加快實施高度關注。
對此,鄒瀾迴應稱,會繼續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調整情況,與此同時,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繼續堅持以我爲主,優先支持國內經濟發展。在總量上,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總量合理增長,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支持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在結構上,以金融“五篇大文章”“兩重”“兩新”等重點領域作爲重要工作抓手,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更有針對性地滿足合理消費融資需求。
至於市場密切關注的降準降息,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告訴記者,考慮到之前的幾次降準中,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機構都沒有降準,很可能意味着5%就是當前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限。這意味着我們還有2個百分點的降準空間。如果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的話,還能降準4次。
王青認爲,考慮到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比較充裕,降準很可能安排在四季度,降準幅度將爲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1萬億,主要是爲了支持政府債券發行。他還預計,四季度有可能出臺增量財政政策,具體包括加發1-2萬億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主要用來擴投資、促消費,以及再發行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有效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劉濤建議,三季度應儘快針對大中型銀行實施定向降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但從以往降息的效果和市場反應來看,建議減少高頻但小幅的降息舉措,集中有限的政策資源,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實行一次性50個基點左右的較大幅度降息。
他的理由是,7月人民幣貸款僅新增2600億元,如果剔除5586億票據融資,實際新增貸款爲負。從分項數據看,居民和企業的短期、中長期貸款規模均明顯下滑,需求不足導致信貸下降的因素可能要超過季節性因素。貸款下降,反過來又會導致存款進一步下降,這將不可避免地對銀行機構的流動性和信貸資源帶來壓力,亟需貨幣當局降準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此外,考慮到實際利率依然偏高,進一步降息仍有必要,且美聯儲降息在即也爲我國降息打開了時間窗口。
劉濤還表示,考慮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中,碳減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將於今年底全部到期,建議明年初對相關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可進一步追加新的額度,並下調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利率各0.5個百分點,以利於配合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等文章。
“買賣國債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和流動性管理”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打造強大的貨幣,是其中重要的內核。6月19日,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上闡述了貨幣政策框架的完善思路,鄒瀾在本次發佈會上結合最新進展進行了補充介紹。
鄒瀾表示,下一階段,將結合經濟金融發展變化,以及對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的審慎評估,進一步優化完善中國特色貨幣政策框架。
首先,要考慮優化貨幣政策調控的中間變量。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加快,金融市場日益發展,融資結構不斷變化,這些都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可測性、可控性以及與經濟的相關性下降。央行將逐步淡化對數量目標的關注,更多將其作爲觀測性、參考性、預期性的指標,更加註重發揮利率等價格型調控工具的作用。同時結合形勢變化,研究完善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口徑,讓貨幣統計更符合實際情況。
其次,要改革利率調控機制。以前央行的政策利率比較多,市場參考起來有時會拿不準。目前,央行已經明確OMO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淡化了MLF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並將7天期逆回購由原先的利率招標改爲了固定利率、數量招標,充分滿足了一級交易商的投標需求。
這意味着,利率不再是中標結果,而是中央銀行根據實施貨幣政策等需要確定的。數量也不再是中央銀行調節流動性的手段,而是一級交易商根據政策利率和他們的市場判斷共同決定的,這有利於提升機構管理流動性的主動性。
再次,要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的利率調控機制。一方面,適當收窄利率走廊設置的寬度,更好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平穩運行。另一方面,在利率傳導上,着重提高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質量,提升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更真實反映貸款市場利率,促進市場利率由短及長順暢傳導。爲避免影響政策利率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傳導,每月中期借貸便利的操作時間原則上都將安排在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報價發佈後,價格由投標機構投標情況來確定。
“此外,還要不斷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鄒瀾強調。 據悉,爲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的要求,央行在與財政部門加強協同、不斷優化國債發行和交易制度安排的基礎上,自今年8月起已經開展國債買賣操作,並在月末發佈了首個“國債買賣業務公告”,宣佈8月全月“買短賣長”、淨買入國債1000億元。
鄒瀾解釋,央行買賣國債主要定位於基礎貨幣投放和流動性管理,既可買入也可賣出,並通過與其他工具靈活搭配,提升短中長期流動性管理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同時,我們也將結合宏觀形勢和政策調控需要,創新實施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提升貨幣政策效率。
最後,還要進一步暢通貨幣政策傳導。鄒瀾介紹,貨幣政策傳導實際上有兩個階段,一個是從央行到金融市場的傳導,另一個是從金融市場到實體經濟的傳導。前者需要通過強化政策溝通和預期引導、提升貨幣政策透明度、增強金融機構自主理性定價能力,可以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後者需要着力打通傳導堵點,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監管等政策的協同、促進供求平衡、支持經濟政策着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領域,提升對消費、投資等實體經濟變量的傳導效果,增強金融服務着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