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力州10年磨一片 陳錫煌不藏私

陳錫煌無論到哪裡演出,手上都抱着一隻紅盒子,裡面是一尊「戲神」田都元帥神像。戲演出前,陳錫煌必定會用三炷香拜神,祈求順利。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從小愛看布袋戲,2007年時他偶然得知有法國人專程來臺向陳錫煌拜師學藝,因而拍下紀錄片《紅盒子》的第一個鏡頭,開啓了10年拍攝的緣分預計在半年後完成最終版本,明年中上映。

陳錫煌是布袋戲大師天祿長子,今年高齡85歲。自陳錫煌13歲起,當李天祿創辦的「亦宛然掌中劇團」演出時,他就跟着父親,邊看邊學,20歲正式開始操偶,成爲父親的二手。陳錫煌曾經創立劇團「新宛然」,後來又回到亦宛然,直到2009年79歲纔再成立「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陳錫煌不只會操偶,還會製作戲偶,是唯一獲得文化部兩項肯定的傳統布袋戲大師。

陳錫煌總是叨唸着傳承:「不留下來,就浪費了。」楊力州請他演示操偶技巧,他也不藏私,甚至願意取下布袋戲偶空手示範,讓攝影機記錄下操偶時的手形動作細節。「有什麼好不能拍的?」只要有人願意來學,陳錫煌就教。

弟子榮昌回憶當年想拜師學藝時,陳錫煌說:「外國人都在教了,何況我們臺灣人!」現在陳錫煌有3個弟子吳榮昌、黃武山和法國女生露西,手上的紅盒子要傳給誰,還沒決定。

楊力州說,這部片多年拍下來,總是覺得不滿意,遲遲無法完成,於是中途先放手去拍了其他的紀錄片。直到兩年前一次和陳錫煌聊天時,陳錫煌問他:「如果有一天你發現這輩子最大的對手是你父親,你會怎麼辦?」讓楊力州驚覺,除了記錄布袋戲的技藝和傳承,他也必須處理陳錫煌和父親李天祿的情感,紀錄片纔算圓滿。

楊力州也表示,他原本想要記錄下的是傳承的經過,但布袋戲凋零太快,坦言自己恐怕是記錄下了傳統「崩壞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