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專欄》兩州改制 企圖改變美國大選
圖/美聯社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不到一個月,照理來說所有的遊戲規則已經底定,除了兩黨總統候選人是否要再進行一場電視辯論外,應當到了最後衝刺的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階段。不過,前些時候兩個關鍵選區官員與議會推動改變選舉制度,可能會對選舉結果帶來不確定的因素。首先,喬治亞州的選舉委員會在9月20日通過一項選舉規則的改變,共和黨佔多數的5位委員,以3比2的多數修改規則,要求大選的選票除了機器計票外,還需要有人工計票。這項新的規定指出爲確保安全、透明、及正確的選票計算,要求加上由3位宣誓過的選務人員,獨立以手工計算選票的步驟。
這個政治動作的背景,乃是對川普在2020年因小輸拜登1萬2千票,對該州選務工作的質疑,還要求該州的州務卿替他找出能夠翻盤所需的選票,認爲該州選票計算不值得信任等指控做出的迴應。由於喬治亞普選票至少會有700多萬張,若是人工計算,時間可能會超過好幾個星期,若選舉當晚開票後,兩位候選人都沒有掌握足夠的選舉人票時,喬治亞或許就成爲最終的關鍵。川普一再企圖將選務不值得信任的懷疑態度深植在他的支持者心目中,當然他對喬治亞選委會納入人工計票,表達讚許。
如果機器與人工計票出現差異時,又要花時間再行確認,喬治亞選舉委員會是執行選舉庶務的單位,這個修正是否應由議會提出通過更爲適當?同時在距離選舉如此近的時間做出規則的更改,可行性也令人懷疑,因此基本上這個政治操作會被挑戰而無效,尚值得觀察。
內布拉斯加州的州議會想要改變該州的選舉人計票方式,則是另一個川普及共和黨想要努力推動者。臺灣學者和媒體工作者對美國總統並非由普選票、而是由選舉人票產生,甚至是贏者全拿的制度,都相當熟悉。不過,美國有兩個州已將原先的贏者全拿制度改成選區制,就是如果總統候選人在某一個衆議員選區贏得多數的普選票,就可拿下一張選舉人票,如果在全州獲得多數,就可再取得另外屬於2位參議員的選舉人票。緬因州在1972年改採這個制度,內布拉斯加則是在1992年跟進。
這個以衆議員選區爲基礎的計算方式,雖然距普選的票票等值理想仍有距離,但已比贏者全拿的制度較能反映選民的政治傾向。舉例來說,緬因州有2位衆議員,共4張選舉人票,它的選區制度讓川普在這個偏藍的新英格蘭州兩度拿下第二選區的選舉人票,另外歐巴馬與拜登分別在2008年及2020年贏得深紅內布拉斯加環繞奧瑪哈的第二選區的選舉人票。這4個特例的共同處,就是民主黨在都會地區勝出,而共和黨則是贏得鄉村選區。
如果在今年的總統大選中,賀錦麗在7個搖擺州中贏得賓夕法尼亞、密西根、及威斯康辛3個鐵鏽州,但輸掉內華達、亞利桑那、喬治亞及北卡羅萊納4個陽光州,她將以270對268的些微兩張選舉人票勝出。然而如果內布拉斯加的選舉人制改爲贏者全拿,賀錦麗丟掉第二選區的選舉人票,兩人將打成平手。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總統選舉將由衆議院以州爲單位作出決定.目前共和黨在50個州中的27個州有多數聯邦衆議員,民主黨則是22州,另外1州兩黨人數相當、票數抵銷。基於此,如果最後選舉人票是269對269,川普就可以靠着共和黨衆議員的投票,當選總統。
這也是爲何內布拉斯加的議會在今年春天開始就思將現行的選區制的選舉人票計算方式,改回贏者全拿,不過當時並沒有通過,且票數相當懸殊,支持修回贏者全拿提案者僅8位,在共和黨員佔絕對優勢(33對16)情況下,反對者高達36位。由於票數懸殊,本以爲這個提案就此打住。這是在川普領先拜登的情況下所做的投票,或許當時許多共和黨州議員認爲拜登毫無勝算,在川普情勢大好的情況下,他們並不想改變選舉制度。
不過,在賀錦麗取代拜登成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後,內布拉斯加第二選區的選舉人票很有可能成爲關鍵性的一票,因此近日來這個議題又再被提起。不僅內州的州議員要推出提案,該州的3位共和黨衆議員及2位共和黨參議員也聯名要求議員通過此案,川普當然表態支持,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聯邦參議員葛萊姆(Lindsay Graham)也跨州當說客,顯然共和黨希望投入資源換取制度的改變。這個制度需要州議會三分之二的多數,也就是33票,來否決來自於反對黨的冗長辯論。換句話說,如果共和黨員一票不跑,就可通過此提案。不過,在1名共和黨議員表態不支持這項提案、該州州長已表示放棄努力。儘管民主黨的賀錦麗或許不會因爲內州的一席而贏得或是輸掉選舉,但是萬一情況發生呢?如今因爲一位議員的勇於抗拒,這個議題已不具實際意義(moot)。
(作者爲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