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第二次出山時,遭到御史彈劾後,他是如何應對的?

嚴嵩作爲大明王朝歷史上著名的大奸臣、大貪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爲了自保。

明朝中後期,皇帝大多昏庸無道,不僅宦官當道,朝中的大臣們爲了爭權奪利,黨爭不斷,讓一些想幹實事的官員,舉步維艱。

嚴嵩很有自知之明,覺得自己沒有本領與朝中的權臣以及奸佞小人們爭鬥,因此,他先後兩次在江西老家隱居,以此躲避朝堂上的爭鬥。

嚴嵩第二次回到朝廷工作,是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四月,此時,正德皇帝朱厚照剛剛駕崩一個月時間,其堂弟朱厚熜以藩王身份,被首輔楊廷和派出的朝廷使者,從湖廣行省安陸州迎接到京城,繼承皇位,即嘉靖皇帝。

新皇帝即位,讓嚴嵩看到了一幅欣欣向榮的情景,希望能在仕途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光宗耀祖。

可是,纔回到京城的嚴嵩,就遇到了一樁讓他始料不及的事情,遭到御史的無情彈劾,差點讓他被滿門抄斬。

一直在家隱居,害怕陷入黨爭的嚴嵩,終於恍然大悟:一味逃避,是不能避開他人陷害的,只有手中權,才能自保。

正是這次生死攸關的事件,讓嚴嵩的心理徹底發生變化,一步步朝權臣的方向發展。

御史之所以彈劾嚴嵩,是因爲寧王朱宸濠的謀反。

寧王的封地在江西南昌,作爲江西人的嚴嵩,是否與寧王有來往,不得而知。一貫喜歡望風而奏的御史,相信也不會空穴來風誣陷嚴嵩。

正德十四年六月中旬,嚴嵩從廣西桂林出差返京途中,經過江西臨江府時,恰逢寧王朱宸濠謀反。南贛巡撫王守仁(王陽明)興兵平定寧王的叛亂,嚴嵩雖然與王守仁私交不錯,但嚴嵩既沒有去幫助王守仁,也沒有回京覆命,而是再次選擇隱居。

也就是說,嚴嵩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到平定寧王的戰爭中,與寧王沒有絲毫關係。

但是,嚴嵩回到京城後,竟然有御史突然彈劾他,認爲他與寧王府中的太監畢真私通。

與謀反之臣私通,按照大明律例,是“欺天罔上,罪不容誅”的大罪,弄不好要被滿門抄斬。

這件事,讓嚴嵩毛骨悚然。

面對御史的彈劾,嚴嵩自然要先保住自己,爲此,他特意上了一道奏摺,爲自己極力辯護。

好在此時的內閣首輔是楊廷和。嚴嵩參加會試的時候,楊廷和是主考官,按照科舉考試製度,嚴嵩與楊廷和有一層師生關係。楊廷和對嚴嵩的學識很是賞識,自然會竭盡全力保護他這個弟子。

在楊廷和的斡旋下,嚴嵩化險爲夷。

不過,這件事給嚴嵩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他一直小心翼翼,對朝堂上的爭鬥敬而遠之,沒想到自己無論如何躲避,也會飛來橫禍,差點殃及全家。

嚴嵩恍然大悟:只要進入仕途,就沒有風平浪靜,更無歲月靜好,即使自己不去招惹他人,他人也會主動找上門來。

無法躲避,就只有戰鬥。在官場上,只有自己的手中有權,才能自保,纔不受他人的欺負,而且,也才能欺負他人。

正是這場危機,讓嚴嵩看到了權力的威力,他纔開始千方百計要不斷往上爬,他要成爲那個權傾天下的人物,讓他人在自己的面前瑟瑟發抖。

從嚴嵩後面的手段來看,他確實很厚黑,很毒辣。

參考資料:《鈐山堂集》《嚴嵩傳》《南宮奏議》《歷官表奏》《嘉靖奏對錄》《明史》《明通鑑》等。(圖片爲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