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管理局長張宏森:創新永遠是電影的生命所在

本站娛樂6月15日報道 我們以電影名義聚集在上海,以電影的名義充滿了激情活力。現在,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電影節,也有了越來越多以電影名義舉行的活動。但是,如果我們始終保持一雙慧眼,保持一顆電影的初心,很容易發現,電影節其實並不是明星盛宴、也不是豪華party,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新聞話題。電影節的本質是思想交流智慧的碰撞、才華的激發和人才的涌現。而這一切都要落到電影作品上來,因此,好作品永遠是衡量電影的唯一標準。無論在什麼地點、什麼時刻、什麼樣的發展階段、什麼樣的場合與討論當中,只要以電影的名義發言,以電影的名義來行動,我們一定會擁有一個共同的、光榮目的地,那就是拿出好的電影作品。

因此,我想談四句話:第一句話,內容屬性是電影的黃金屬性。

今天,我們論壇題目是互聯網+與產業升級。在互聯網概念之前,世界電影已經有了120年曆史,早就形成了一張無形的網——那是人們對電影觀看、對電影評價、對電影感受和交流的心靈之網。每當在黑暗的空間,人們面對銀幕,銀幕之光和觀衆的心靈之光就在發生光合作用。走出影院,大家用目光交流、用坦誠的心交流,這已經形成了一張目光交流之網、心靈交流之網,這個網絡是先於英特網的。爲什麼電影的魅力永恆?就是因爲120年以來有這樣一張永不消失的目光之網和心靈之網。

今天,面對英特網,這兩張網絡應該怎樣更好的重疊?更好的相加?這是今天要面對的首要問題。電影是什麼?電影是電影人觀察世界、感受世界、表達世界的一種方式。電影也是電影人的觀察、認識、感受與觀衆的觀察、認識、感受進行碰撞和交流的最有魅力的契機。面對互聯網+在這樣一個時刻,互聯網作爲新力量進入電影業,希望它向120年來在觀衆中形成的目光之網和心靈之網保持足夠敬畏、足夠的尊重,因爲人們的觀察、思考、發現和表達,正在形成電影的內容、形成電影的黃金創意。

傳統的電影創作中,電影創意往往是作者的個人行爲,或者說電影人的小圈子行爲。當今天擁有了互聯網時,突然發現,在這樣一個巨大廣闊的平臺上提供了信息最廣泛的交流、思維最大面積的碰撞、智慧最大可能性的激發,以及討論最大範圍的展開。所以說互聯網平臺爲今天的電影創意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互聯網+,首先加的是電影的創意,希望電影創意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能夠在更大的信息碰撞、更多的思想交流、更強的智慧激發和更廣泛的討論空間裡,讓創意更加飽滿、更加充滿力量、和觀衆形成一種更加緊密的關係

互聯網有大數據、有云計算,但是互聯網再有怎麼樣的數據之大、有怎麼樣的計算之雲,也無法計算出人們心靈中的詩意。因爲有了更多的數據統計、更多的計算方式,人們可能會找到更大、更廣闊的詩意,這是互聯網+和電影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因此,無論在什麼歷史階段,一定不可丟棄電影內容的黃金屬性。

第二句話,創新永遠是電影的生命所在。

討論電影產業升級永遠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120多年的電影歷史,是創新的歷史、是不斷髮展和不斷進步的歷史。80年前的上海,中國電影的發祥地,我們看到了很多風起雲涌的創新和變化;40年前的北京,我們也看到了中國電影語言現代化的強烈推動。正是因爲有這些不斷的變化、不斷的創新、不斷的發展,世界電影和中國電影才一直涌動着不斷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互聯網+產業升級,向我們提出的嶄新命題,就是創新。

在這樣一個互聯網充分調動,人人蔘與、人人平等對話的歷史契機中,在電影話題和現象電影已經成爲普遍趨勢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意識到一點,電影語言、電影敘述系統、電影文本,也要與之與時俱進地發生進步和變化。我們要有信心推動電影不斷向新的層次邁進。

今天電影面對互聯網,就如同當年默片面對聲音、黑白麪對彩色、平面面對立體、傳統特技面對CG、一般聲音面對全景聲,我們面對嶄新的工具材料,也面對工具和材料給我們帶來的嶄新思維。我們有信心發起中國電影語言新形態的塑造和新樣式的改革,只有在新的塑造和新的改革當中才能獲得電影新的生命力。

第三句話,要認識到電影和觀衆是骨肉關係。

中國電影實現了12年的全面產業化改革,電影的各項數據和指標都有迅猛提高,中國現在已經成爲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刷新,但是電影人一定要清醒認識到數字不是從天而降,而是觀衆賜予我們的。在一個個冰冷數字背後是一顆顆火熱的觀衆的心。電影要感恩觀衆、電影要在感恩觀衆的基礎上永遠和觀衆保持血肉關係。沒有中國觀衆,就沒有中國電影;沒有世界觀衆,就沒有世界電影。這個規律無論怎樣論證也難以逃脫。

互聯網已經進入電影業,我們用滿腔的熱情、嶄新的期待面對互聯網給電影帶來了什麼,希望互聯網能夠更大程度地調動觀衆進入電影院的機會,在線選座、電商售票、網上營銷,很多服務模式正在出現。在未來的互聯網不斷活躍和推進當中,相信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服務形式來方便觀衆、來滿足觀衆更高、更新的觀影需求。

與此同時,電影人也要珍惜互聯網加入對觀衆進入電影院的能量激活。我們要奉獻出更多、更好、和觀衆更加具有血肉關係的電影作品呈現在我們的銀幕上。互聯網+和產業升級,觀衆是衣食父母,這是我們討論電影的一個根本前提。

第四句話,電影正在成爲一個嶄新的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平臺。

今天論壇聚集了特別多年輕人,在中國電影廣闊的界面上也活躍着太多難以數計的年輕人。我在電影局工作了12週年,長期和電影創作人員進行廣泛的接觸和交流,自認爲已經認識了中國電影界絕大部分創作人員,但是當很多嶄新面孔出現時,我仍然感到詫異,有太多的創新性人才、創業性人才和跨界人才正在進入我們的電影業。他們不僅僅來自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傳媒大學這樣的專門學科院校,還包括來自北大、清華、哈佛、斯坦福等很多院校的跨學科、跨領域人才,他們正在進入電影業,他們的創意和所形成的工作系統、他們對電影所懷抱的遠大理想,都將會有力地改寫中國電影的未來。

少年強、則中國強;青年電影人才強,則中國電影強。當我們看到這些青年人才,跨學科、跨領域人才,懷抱着對專業的敬畏精神、又懷抱着對規律的突破精神,他們在打破規律性、尊重規律性、衝破規律性、走向可能性的過程當中,做出了這麼多創新性動作、創新性思維時,我們沒有理由不對中國電影的未來充滿信心。我們看到太多的工作室、太多的新型公司、太多嶄新的電影個人,正在涌現出對電影無限的激情、智慧與活力,這就是我們創新的平臺、創業的平臺,爲電影的未來提供了足夠的信心。

前幾天有記者問我,能否用一句話表達對中國電影未來的期許,我想到了古典哲學家康德的一個說法——頭上星空心中道德。對於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頭上的星空就是要把電影產業做得更大更強,只有足夠的產業才能支撐足夠的創意和智慧,支撐足夠的多樣化、多類型、創新性的藝術表達。同時,還要牢記心中的道德,當中國成爲電影產業大國和產業強國時,我們一定要有與之相匹配的電影文化尊嚴、電影文化規格,一定要有對世界電影做出中國獨特文化貢獻的信心和力量,這是我們共同的期待。讓我們一起朝着這個目標努力,抵達中國電影光榮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