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新能源,一個城市的決心

文|阿至

封面來源|Pexels

在“蘇錫常”都市圈,常州的位置曾經一度有些“尷尬”。

作爲地處長三角中心地帶的老牌工業重鎮,常州是中國第一個“工業明星城市”,與蘇州、無錫聯袂成片,三者地緣相近、文化相通,在改革開放時期同爲“蘇南模式”的發源地,是整個江蘇省經濟最活躍的地區。

但進入21世紀,常州的工業產值規模落後於蘇州和無錫,再加上整個長三角地區“大佬”遍佈,常州作爲一個城市經濟體的對外形象一度有些模糊,民間甚至還有過“蘇錫無常”的調侃。

回過頭來看,這樣的說法多少有些嚴苛。

各地行政區劃、經濟結構等要素均有不同,儘管所處區位的大環境相似,但要論地域面積和人口數量,常州其實都不及蘇州的二分之一,在江蘇省內也要倒着數。“硬件”配置有差異,就要靠提高單位效率來彌補,方向要對,命中率要高,常州的追趕也印證了這一點,從先進製造到新能源,特色地標性的產業名片,讓常州的城市形象和產業優勢逐漸清晰,這背後是十餘年的摸石探路和耐心陪跑。

過去十年,以理想汽車、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爲代表的一系列明星企業先後在常州建廠或落戶,也有星星充電、天合光能這樣的本地企業成長爲賽道龍頭。鏈主企業的壯大,相應拉動了其所屬轄區的配套企業發展。

2023年,常州GDP首次破萬億,成爲江蘇省內第五座“GDP萬億之城”,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節點。

在被外界審視已久的時間裡,常州一直都想策馬趕上。

轉型的決心

城市產業轉型,決心、勇氣和時機,缺一不可。

理想汽車“3頁PPT”造車的故事至今爲人津津樂道。2016年,李想帶着三頁“理想”的PPT在全國各地奔走,爲自己當時的創業項目車和家(後改名理想汽車)尋找融資和生產基地,但屢屢碰壁。

彼時常州的新能源產業也處於轉型破陣階段,與理想幾輪洽談後,常州武進區迅速決斷,武進產業基金出資參投理想汽車的A輪融資,武進則通過“廠房代建+招投結合”的方式,讓理想汽車的第一座整車工廠落地在了武進高新區。此後8年,武進製造基地累計下線超過81.8萬輛理想汽車,常州也因擁有理想而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過多的故事無需贅述。業內人士評價當年那場“牽手”,免不了都要補充一句,“做得非常漂亮。”

但這並不是常州押注新能源的開端。一個城市謀求轉型的歷史,背後是一段又一段企業成長史。

星星充電中國區輪值CEO王磊回憶十年前公司啓動新能源戰略轉型時的選擇,至今都覺得是一場考驗,既要有戰略判斷的眼光,也要恰好能踏中地區產業發展的關鍵週期。

時間回到2014年,星星充電剛剛成立,其母公司萬幫數字能源的前身當時主營傳統汽車銷售業務,總部就在常州武進,是整個華東地區最大的汽車經銷商之一,經營狀況很不錯。彼時,中國新能源購車補貼從試點城市向全國無差別鋪開,萬幫也開了第一家新能源4S店,王磊形容當時的感覺就是,“這個行業要變天了”。

新能源車站上風口,但它和傳統汽車的產業邏輯、業務模式差異都太大了,到底要不要轉型?

10年前,換任何人思考同樣的問題都會猶豫。

萬幫數字能源總裁、星星充電創始人邵丹薇帶着團隊做了一系列調研、專家訪談,最終還是決定從充電業務切入,公司要全面轉型新賽道。“當年的戰略選擇無比關鍵,科學研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創始人自身的願景和信念讓我們相信自己能改變這個行業。”王磊用孤注一擲描述當時團隊的心態,除此之外,敢於投入的信心也來源於常州政府的支持。

“我們當時作爲一個民營企業,要做充電這類能源、城市基礎設施相關的服務,最大的擔心其實是能不能幹?能幹到什麼程度?”王磊回憶,“實際上,政府是直接鼓勵民營企業做充電、做試點創新的,哪怕一些創新會改變過往的市場規則(都沒關係),這個是需要勇氣的。”

民企投資創業,信心堪比黃金。

放手去幹的第一年,星星充電開創性地提出“衆籌建樁”模式,簡單來說,就是由募集的合作方提供場地或電力等資源,星星充電負責充電樁建設及運營,建成後合作方也能分得一定比例的充電服務費收入。

2014年9月,“衆籌建樁”模式第一站落地常州,星星充電一個月內收到3000多個電樁建設申請,經過評估篩選,3個月的時間就在常州市完成了1180個充電樁建設。同樣是在這一年,理想汽車還沒成立,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也纔剛剛起步。

星星充電站

2015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赴常州考察星星充電並調研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情況,星星充電的創新模式得到肯定,並被號召進行全國推廣。

“考察結束之後,政府直接拉各種會議,幫我們推廣新模式,還讓星星充電參與到充電國家標準的制定。”王磊表示,“這種認可和背書對企業的幫助是深遠的,不是說給(企業)多少錢就能實現。”

政策指引疊加產業紅利,充電樁業務開始如新竹般節節上升。

到今年,星星充電平臺已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和地區,註冊用戶超2000萬。而我國截至目前最新公佈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數據,是2472萬輛。

除了建廠補貼、人才補貼這類常規的產業政策,過去民營企業要做模式創新,在一些具體業務環節上的配合和打通,離不開有關部門的支持。

舉個例子,在充電網業務穩定發展之後,2020年左右星星充電開始發力能源微電網、虛擬電廠建設,並推出獨立的能源品牌。事實上,智慧能源業務的開展往往與城市或產業園區強綁定,沒有政府側的助推,在具備公共屬性的業務領域,企業很難鋪開各方合作。

王磊回憶,爲了幫星星充電落實武高新智慧智能虛擬電廠系統的建設,常州市市委書記和市長就在企業現場辦公。

“我們虛擬電廠平臺上接入了周邊84個工廠,這是多了不起的一件事?沒有政府領導的幫助,我們不可能實現全國第一個真正區域級虛擬電廠的應用。”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星星充電和大衆汽車、一汽、江淮汽車在2019年成立合資公司,項目前後談判超4年,政府始終會在企業需要站臺的各種重要節點出面支持。

實際上,新能源領域的業務,涉及非常多專業知識,但政府相關領導對技術和產品的理解,一度超出王磊的想象,“你生產的一個配件怎麼用?在當地有沒有市場?他們都知道。政府會做非常多基礎調研工作,反覆跟企業溝通需求,他就是不斷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然後調整產業政策。”

專業背景好、有國際化視野是不少企業對常州政府團隊的印象。一個有趣的細節是,曾經在一場外企高管會面中,常州市領導在聽完翻譯人員的轉述後,稍稍打斷了一下對方,因爲翻譯的不完全準確,這位領導自己用英語重新完整的表達了一遍。

“政府和企業有良性互動,當地產業有集羣效應,大家就會更有信心投入生產。”王磊總結道。

從傳統汽車經銷商轉身成爲中國數字能源獨角獸,星星充電奔跑的十年,也是常州新能源產業快速崛起的縮影。

早在2009年,常州市政府提出“振興五大產業行動計劃”,其中就包括加快新能源、輸變電裝備等產業集羣向千億元級邁進的目標。在“十二五”(2011-2015)規劃中,常州已經把新能源放在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發展戰略中最靠前位置。

從光伏、動力電池到新能源整車,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產業產值約7500億元左右,佔全市工業產值規模近三分之一。而在2009年,這個數字還不到200億。

常州市市長盛蕾形容產業的培育和創新是“一場甘於寂寞的苦旅”,至少在新能源這條路上,常州已經看到了前方的景色。

轉動的飛輪

過去多年,幾乎所有的區域產業招引、產業培育,都是以吸引鏈主企業、打造龍頭標杆爲首要目標。

通過鏈主效應吸引更多配套企業紮根當地,加速產業集聚,在帶動更多就業和稅收的同時,集羣效應又能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讓企業有利潤空間進行投入再生產,一個生態的飛輪就運轉了起來。

李想今年2月在他的微博中提到,“我們常州一個工廠2023年就超過了1000億元的營收,算上所有的供應商以及合作伙伴,去重計算,也會創造1000億元的經濟價值。”

圖源李想微博

理想汽車之於武進,寧德時代之於溧陽,比亞迪之於新北......過去十餘年,圍繞“建鏈”和“強鏈”,常州市各區政府都下足了功夫。

以常州武進爲例,武進今年的產業發展重點是圍繞理想汽車進行“強鏈補鏈”,但不會只關注鏈主,也會兼顧整個產業生態。以新能源車產業鏈爲例,武進在電動化上的佈局已經比較完善,所以招商部門下半年的重點就是圍繞智能化做生態補充。

常州新能源產業集聚度目前排名全國第三,具體到動力電池領域尤爲突出,產業鏈完整度已經高達97%。這不僅是留住鏈主的關鍵,對創業公司也足夠有吸引力。

星辰新能願意把生產基地落在常州武進國家高新區,產業鏈配套情況就是其核心考量要素之一。

作爲一家專注研發及生產新型儲能產品的創業公司,星辰新能成立還不滿3年,目前核心的研發方向爲全釩液流電池。簡單來說,雖然儲能領域目前應用最廣的仍然是鋰電池,但釩電池因其沒有燃爆風險、使用壽命長、國內釩礦資源充沛等特點,實際上可以和鋰電池形成錯位競爭。

2021年成立之後,星辰新能就開始尋找生產基地,考察過包括合肥、常州、武漢在內的很多城市,最終把生產基地落在常州武進。

星辰新能董秘兼資本運營中心總監賈春雷談到了三方面原因,一是常州的營商環境和經濟實力都不錯,二是城市宜居度高,三是動力電池產業鏈成熟度高,在供應鏈體系、熟練工人、行業技術人才吸引方面也有優勢。

“按照我們的技術指標,在武進生產基地周邊幾十公里內基本就能找到多家不同的供應商去比價,解決了採購效率問題,也就解決了運輸問題、成本問題。”賈春雷還提到,“當初有些城市在資金支持方面給出了更誘人的條件,但我們還是主動選擇了常州。一是產業匹配度高,另外我們對自己很有信心,公司能發展得好,常州也會給我們提供更多資源和機會。”

作爲星辰新能的戰略投資方之一,武進區級金融控股公司國經資本也參與了星辰新能常州製造基地項目的落地。國經資本常務副總經理陸建鬆提到,“星辰新能需要什麼零部件,只要拿一張需求清單,武進就可以幫他找完,甚至每一項都能找出2-3家讓企業去參考比較。”

星辰新能常州子公司的註冊時間是2023年4月,5月份進行產線設計和設備採購,8月份產線開始推進調試和試運行,同年9月,星辰新能全球首個全自動化全釩液流工廠全面投產。到今年8月,常州生產基地的產能預計可以達到1GW以上。

從無到有,都發生在過去這短短一年時間裡。

星辰新能“星G智造基地”

“星辰新能從建廠到落地投產爲什麼能這麼快?(供應鏈本地化)這部分起到的幫助很大。”陸建鬆說。

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目前星辰新能的業務已貫穿石煤釩礦、電解液、電堆核心組部件、電池整機、儲能系統等全產業鏈。據賈春雷透露,“公司已經拿到了業內矚目的大單,所以下半年常州工廠的生產是重點。我們今年的核心目標就是完成百兆瓦級電站項目的交付,然後讓客戶和市場去驗證。在此基礎之上,明年我們會拿到更多的訂單,進行更大體量的交付。”

對於一家以科研和技術創新爲主導的創業公司來說,能否把技術成果實際轉化爲產品、實現商業價值交付,至關重要。一路駛進了加速道的星辰新能,如今也正在源源不斷地爲武進新能源產業提供新的活力。

有活力,產業纔有持續進化的可能。

新一輪競爭

年初,有網友在李想的微博下留言說,“常州邁入萬億GDP俱樂部離不開理想汽車”。李想當時的回覆是,“我們感謝常州纔對,營商環境太好了,好到令人感動。”

圖源李想微博

在與我們的溝通中,不論星辰新能還是星星充電,都會反覆提到營商環境的重要性。這完全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但對今天的企業和城市來說,又有着不一樣的意義。

各地土地財政持續吃緊,吸引企業、佈局產業,幾乎是實現區域經濟增長最核心的手段。而一級市場出資主體的變化,也要求今天的企業,必須學會和形形色色的地方政府、國資創投打交道,爲自己找到適於生長之地。

8月1號,《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執行主體包括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對各地產業招商都影響頗深。

比如《條例》第十條中明確提到,未經國務院批准,不得給予“特定經營者稅收優惠”“特定經營者選擇性、差異化的財政獎勵或者補貼”“特定經營者要素獲取、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險費等方面的優惠”。

這意味着,過去不同地區之間爲了爭搶好項目,開出各種花式補貼、漫天承諾的內卷式競爭難以爲繼,產業招引要回歸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初心,回到良性競爭之中。

下好產業培育“先手棋”的城市,不會太慌張。

“未來區域競爭的核心一定是產業生態,尤其是《條例》施行以後,各個地方除了靠投資(吸引企業),就是要拼產業基礎、產業配套、產業服務。”陸建鬆提到,“工信部劃分的666個工業小類,常州有605個,在常州及其周邊2小時半徑圈以內,就能把企業所有要的配套全找出來。製造業是常州武進的基礎和底色,也是未來競爭的壁壘。”

作爲武進區百億產業投資母基金管理人,國經資本在武進的產業投資和產業服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陸建鬆認爲,“圍繞企業發展和產業發展,從產業生態體系化的角度來思考企業和產業的成長,需要地方政府和產業公司有前瞻性的佈局和謀劃。”

有招商相關負責人總結過常州武進產業發展這一路走來的思路變化,從最早1.0階段單純找項目,到2.0階段圍繞產業鏈做招引,到3.0階段看生態、補缺口,今天已經進入基金招商4.0階段。產業發展趨勢疊加《條例》施行,未來的基金招商會更加規範,在城市產業競爭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更加重要。

從營商環境來看,珠三角、長三角目前是第一方陣,蘇南地區向來是“模範生”。常州雖然被衆多明星城市包圍,但好在已經走過了產業生態構建的0-1階段,在“新能源之都”的競爭中暫時領先。

官方信息顯示,2023年,常州市新能源整車產量達68萬輛,同比增長近100%,約佔整個江蘇省的70%。動力電池產銷量佔到江蘇全省的一半、全國五分之一。

如今,新能源爲常州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工業產值收入,容納了一批創新企業的生長,也爲這個城市的進化持續提供着動能。

在被質疑的時間裡,常州沒有搖擺不定。

就像植物在遇到乾旱的土壤時,會拼命向下紮根,汲取水分,求得生長。但也正是因爲經歷過多變的環境,根系才能夠扎得深、長得壯,才能等得到雨水降落、枝葉重新生長的一天。

找到根,向下扎,城市和產業的發展也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