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王”華英農業2023年減虧,融資困難制約產業發展

A股“鴨王”華英農業(002321.SZ)近日發佈了重整後的首份年報。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雙位數增長,37.05億元是202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歸母淨利潤減虧至虧損3183.7萬元,上年同期爲虧損5.97億元。

2023年是華英農業完成重整後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也是管理層換新後的首個年度。完成重整計劃後,華英農業提出了成爲“世界鴨王”和“世界羽王”兩大目標,由於去年鴨肉價格罕見的大幅波動,加上華英農業處理部分歷史遺留資產導致的損失,導致年度淨利潤續虧。

而擺在華英農業新任管理層面前的主要問題仍然是資金,截至2023年末公司的賬面貨幣資金只有2.41億元,僅比2020年末(債務無法清償年份)多出約700萬,且剛好覆蓋公司的短期債務缺口。而由於信用修復和以股抵債股東持股虧損,導致公司重整2年以來未能實施融資,沒有更多資金可以用來發展鴨產業,這或許也解釋了今年以來華英農業的股價累計下跌31.09%,後市遭資金看空。

去年淨利潤大幅減虧

華英農業最初成立於1991年,公司是國內首家鴨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聚焦鴨產業,涉及鴨肉食品和羽絨兩大板塊,覆蓋種鴨養殖、孵化、商品鴨養殖、禽苗銷售、飼料生產、商品鴨屠宰加工、凍品銷售、熟食、預製菜、羽絨加工生產和銷售等。

年報顯示,2023年華英農業雖未實現盈利,但較上年同期大幅減虧,全年產銷規模持續增長。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05億元,同比增長27.83%;歸母淨利潤虧損3183.7萬元,同比減虧94.67%,上年同期虧損5.97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2103.29萬元,同比減虧85.5%,上年同期爲虧損1.45億元。

其中2023年第四季度,華英農業實現營業10.48億元,同比增加57.62%;歸母淨利潤虧損4784.73萬元,同比上升87.34%;扣非後歸母淨利潤虧損2754.94萬元,同比上升54.66%。

整體來看,凍鴨行業2023年景氣度相對低迷(鴨肉價格下跌)、重整前歷史遺留問題以及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是導致華英農業淨利潤續虧的主要原因。

2023年,華英農業的信用減值及資產減值準備合計計提1762.28萬元;公司的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虧損364.33萬元,系部分長期資產處置、報廢產生的損失,這項指標上年同期虧損4.71億元。

2023年國內鴨肉產能供給持續恢復,鴨肉價格出現罕見的大幅波動。去年3月份國內鴨肉價格創歷史新高,隨後一路回落,12月份降至2020年時的低位,全年高低價差波動幅度高達30%,爲歷史罕見。價格如此大幅波動下,肉鴨全產業鏈仍保持盈利,但屠宰環節幾乎全線虧損。

華英農業的主要產品大類爲鴨肉生鮮凍品、鴨制熟食、預製菜以及羽絨,公司實現了飼料生產、種鴨的養殖、孵化、商品代鴨的養殖、屠宰等加工生產的全產業鏈模式。

報告期內,華英農業熟食與羽絨兩項主要產品的毛利率實現提升,是業績大幅減虧的主要原因。分產品板塊來看,食品領域中,華英農業2023年銷售生鮮凍鴨7.25萬噸,實現營業收入8.31億元,同比增長63.20%,毛利率雖同比轉正,仍只有0.25%,印證了屠宰環節的盈利難局面;銷售熟食(含預製菜)1.92萬噸,實現營業收入6.01億元,同比增長13.83%,熟食業務的毛利率同比提升4.58個百分點達22.84%。

華英農業的羽絨業務主要通過控股子公司華英新塘開展,2023年公司銷售羽絨產品7111.9噸,實現營業收入21.87億元,同比增長22.93%,毛利率同比上升1.69個百分點。

就2024年度經營計劃,華英農業提出了雛鴨苗3200萬羽、宰殺商品鴨3900萬隻、生產飼料11.5萬噸、熟食銷售6.5億元、羽絨銷售23億元的經營目標。

重整後未融資制約長期發展

作爲A股首家鴨肉上市公司,華英農業幾年前陷入資金鍊斷裂困境,出現了經營性欠款等情形,股票被“ST”。公司於2022年4月完成了重整計劃,處置了大量低效率、虧損子公司,管理層全部換新,現公司實際控制人爲許水均,控股股東爲信陽市鼎新興華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鼎新興華),該公司爲新希望(000876.SZ)旗下的公司。

完成重整後的華英農業繼續聚焦鴨肉和羽絨兩大主業,雖在2023年實現營收規模增長,但部分財務指標仍未得到明顯改善,體現公司經營管理的隱憂。

首先是資產負債率,截至2023年12月31日,華英農業的資產負債率爲62.06%,較2022年末小幅上升。其次,由於處置低消資產且主營業務尚未盈利,截至2023年12月31日,華英農業現金持續消耗,貨幣資金只有2.41億元,是近10年以來的第二低值,僅高於2020年的2.35億元,當時公司正處於債務清償危機中。另外,截至2023年12月31日,華英農業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爲2.28億元,即公司的賬面貨幣資金僅夠覆蓋短期債務。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華英農業重整後未能實現融資的一項原因是公司信用等級尚未修復,另外就是重整以股抵債的價格過高。翻看重整計劃,當時鼎新興華作爲產業投資人,聯合其餘4家產業投資人、財務投資人,共同出資7.55億元,幫助華英農業清償歷史債務和清理老舊低效資產。

根據公告,華英農業以2021年12月31日爲股權登記日,以總股本5.34億股爲基數,按每10股轉增29.92股的比例實施了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共計轉增15.98億股,轉增後,公司的總股本增加至21.33股。

以股抵債的價格,是這份重整計劃的關鍵。轉增的5.32億股將通過以股抵債的形式用於清償華英農業債務,抵債價格爲7.55元/股,其餘10.66億股由重整投資人受讓,總計投資7.55億元。公告顯示,綜合計算下,華英農業轉增股票平均每股投入成本爲2.93元。

中國農業銀行河南分行亦是重整參與方之一,該股東於2022年一季度新晉爲華英農業前十大股東,持股數量3388.46萬股,截至目前持股數量未發生變化。

2022年,華英農業平均股價爲2.57元,4月份完成重整時的股價接近3元。而2022年至今,華英農業的股價持續下跌,累計下跌了44.78%,最新價格報1.64元,較以股抵債的成本接近“腰斬”。對於以7.55元/股拿下5.32億股以股抵債的股東來說,浮虧幅度更大。

從股東變化來看,財報顯示,2023年末河南農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退出華英農業前十大股東行列,在2022年末時,該股東持有公司2960.48萬股,佔總股本比例1.39%。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新晉爲公司第十大流通股股東,持股數量合計3230.16萬股,佔總股本比例1.51%。

華英農業當前面對的信用修復和融資困難何時能夠妥善解決,關係到公司鴨肉生意能否進一步做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