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航找新出路 力拚國產光纖陀螺儀

亞航處於冷門的飛機維修產業,營運穩定但難有成長性,如今投入光纖陀螺儀及無人機的開發及製造,能否成爲亞航在國防產業政策立足的利器?(圖/財訊提供)

《財訊》採訪團隊走進亞洲航空總公司的會議室,透過窗戶就看到機棚內3架正在維修中的噴射客機。位於臺南的亞航,是臺灣唯一兼具軍用以及民用飛機維修能力的公司,今年更宣佈進軍光纖陀螺儀、無人機等產品,希望未來能在國防產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亞航的前身爲二戰美軍民航空運隊,母公司爲臺翔航太工業,行政院國發基金持有49%,由於產業特殊,加上泛公股合計持股過半,因此一向與政府政策密切呼應。

根據《財訊》報導,過往亞航以維修軍機爲主,董事長盧天麟表示,2018年剛上任時雄心壯志,眼見民用飛機維修毛利率較高,想要把亞航轉型成民機爲主的飛機維修公司,因此全力爭取民機的維修訂單,2019年民機維修架次突破百架,也達到有史以來的高峰。

搶維修 重新爭取軍用標案

但好景不常,遇到新冠疫情攪局,2020年維修訂單僅剩20幾架,過去的大客戶臺灣虎航,更降到連1架都沒有,迫使亞航營運方針轉向,重新走回軍用標案。

還好亞航標案滿手,包括空軍第2後勤指揮部軍工廠委託民間經營案、空軍松山基地指揮部修護補給隊委託民間經營案,以及陸軍4個直升機維修保養標案,未實現合約金額超過200億元。「軍方標案毛利率不高,沒有讓我們公司財報很亮麗,但至少疫情期間還有獲利。」盧天麟說。

《財訊》分析,軍用標案可以確保每年帶入38億元的營收,穩定的現金流讓亞航可以不裁員、不減薪、不放無薪假,安然度過疫情的低潮。因此在航空景氣復甦後,亞航馬上就有人力可以接新單,所以即使今年第2季因故有一次性費用及備抵損失的提列,全年營收表現仍可望再較去年成長。

亞航首先全力拓展旗下3大傳統業務。民用飛機事業部目前維修主力爲波音737、空中巴士A320,而原有的產品線,麥道MD老式機型將逐步退場,因此積極開發新機種維修能量籌建,於2022年4月取得民航局(CAA)ATR 42-400/500及ATR 72-212A系列維修認證,5月再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認證。《財訊》報導指出,隨着近幾年ATR成爲亞太區短程線的主流,不少ATR將進入大修年限,亞航也已於今年3月完成首架ATR的維修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