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賠本賺吆喝?41家開展業務後無一盈利

(原標題:虛擬運營商賠本賺吆喝?41家開展業務後無一盈利)

虛商經營摸底:無一盈利

據瞭解,移動轉售業務試點已經開啓兩年半的時間。2013年,工信部就正式發佈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方案明確表示“試點截止時間爲2015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工信部發放了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批文。如今兩年已經過去,按照計劃,本該今年初就下發的移動轉售正式牌照到現在還遲遲不見蹤影。而且,41家已經開展業務的虛擬運營商中無一盈利,由於“批零倒掛”,所有企業的移動轉售業務都陷入虧損,有的企業甚至被股東掛牌出售。

今年5月,獲得首批虛擬運營商牌照的華翔聯信24.09%股份轉讓信息出現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掛牌信息顯示,清華控股方面擬以766.06萬元掛牌價出清所持股權。業績虧損或許是清華控股出手的原因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控股及其子公司作爲發起股東,還曾爲華翔聯信提供業務知識產權、產品技術等支持,早在去年底,清華控股就在尋求出清其持有的華翔聯信股權。

此外,與三大運營商龐大的用戶基數相比,虛擬運營商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三大運營商中,僅中國移動一家的移動用戶數就已超過8億。

虧損原因:批零倒掛與語音市場飽和

據瞭解,當初工信部頒發移動轉售業務試點牌照,就是因爲三大運營商已經壟斷了整個國內的電信市場,扶持民營資本實質性進入基礎電信領域是爲了增添電信市場競爭活力。然而,試點牌照頒發兩年後,多數虛商糾結在了批零倒掛的問題上,導致42家獲得牌照的企業依舊虧損的局面。

所謂“批零倒掛”,就是指基礎運營商給虛商和用戶的價格不同,批發價比零售價還要高,但虛擬運營商不得不依靠批發基礎運營商的卡號來經營,因爲他們自己沒有骨幹網絡。例如,基礎運營商通過流量優惠套餐給用戶的價格是1M流量6分錢,而給虛擬運營商的價格是按照單位流量1M的價格1毛錢來算的,虛擬運營商爲了吸引用戶購買自己的服務,可能1M流量只賣4分錢或者5分錢。中國虛擬運營商產業聯盟秘書長鄒學勇認爲,這是導致頒發試點牌照兩年來42家虛擬運營商還都處於虧損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信世界網總編輯劉啓誠表示,其實基礎運營商對虛擬運營商開放的移動業務主要是語音和短信,而語音和短信市場現在又趨於飽和,已經不是多年前的增量市場,而是存量市場,同時也是一個被三大運營商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領域。

所以,對於虛擬運營商來說,如何從三大運營商手中搶到客戶是個極大的考驗,但恰恰現在沒有一家虛擬運營商找到合適的發展模式,只能從低價、價格戰上做文章。

據瞭解,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智能手機的逐漸普及催生了一系列新應用,衝擊着傳統的產業格局和商業模式,尤其是OTT類業務傳統語音、短信、彩信等業務的分流和替代日益加強,互聯網企業和終端商不斷向基礎電信領域滲透。在這種情況下,虛擬運營商開始將免費語音作爲賣點,如阿里通信就曾經探索過“WiFi免費通話”。但這樣的模式給虛擬運營商帶去的是進一步的虧損。

另有意圖:服務核心業務

易觀國際手機分析師王珺認爲,目前虛擬運營商賠本賺吆喝進行全產業鏈發展,主要是爲了佔領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進行跑馬圈地、野蠻生長,從而促進它的核心業務發展。以蝸牛數字爲例,該公司以“遊戲虛擬運營商”的定位開啓業務,旗下虛商品牌蝸牛移動以互聯網思維經營通信產品,發揮互聯網企業的屬性優勢以及蝸牛數字的遊戲熟悉深度創新發展。該公司提出“通信遊戲化、遊戲通信化”的理念,開發、生產、營銷、服務通信,最早提出並落實了“零月租、無套餐、不清零”,通信資費捆綁遊戲特權等創新資費模式。同時將通信業務與遊戲業務結合,打造一個一體化生態圈,以通信爲入口,轉化更多遊戲用戶,再用遊戲收入反哺通信,以豐富的特權吸引更多用戶,從而實現通信遊戲雙重發展。

另在北京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看來,牌照在中國一直是稀缺資源,當時不排除一些民營企業爲了囤積牌照,或者爲了提升公司股價而利用虛商牌照進行炒作。因此,在正式牌照發放之前,爲了佔據先發優勢,虛商們即便不賺錢也依然在堅持。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石飛月/文 宋媛媛/製表

獨家內幕

用戶增長數量與賠錢金額成正比

近日,一家發展規模較大的虛擬運營商董事長就虛商發展現狀與痛點接受了北京商報記者的專訪。在他看來,對虛商業務的經驗總結是:用戶規模發展挺快,賠錢賠得也很厲害。

他透露,從申請試點牌照到現在這三年時間裡,該公司股東在移動轉售上的投入達到好幾億元,原以爲這是個拓寬市場領域的好機會,卻沒想到不僅沒有回本,反而虧損的資金越來越多。

在他看來,公司虛商業務無法盈利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批零倒掛的問題;其次,虛擬運營商碼號資源稀缺也是導致虛商用戶發展受阻、盈利受到影響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只要拿到移動轉售業務牌照的企業不管是否發力經營移動轉售業務,在前期,基礎運營商企業都會根據虛擬運營商企業試點城市數量分配一定的碼號資源,看似數千萬的碼號資源,其實分配到42家虛擬運營商企業之後,各家所拿到的碼號資源其實並不多。當然,基礎運營商並非全部一次性下發所有碼號資源,而是根據城市數量按照每個城市1萬碼號資源的分配原則下發,虛擬運營商企業達到一定標準即可再次申請新碼號資源。

這樣一來,問題就產生了。發展用戶數飛快的企業,碼號資源嚴重不足,同時受制於本地網資源有限,直接造成了企業一頭消費者需求量巨大,另一頭卻是不停地申請新碼號資源,而發展用戶數緩慢的虛擬運營商企業,甚至當前尚未放號的企業卻佔用着已經分配下去的碼號資源,即便不發展一兵一卒,甚至有無移動轉售團隊,碼號資源照樣握在手中。

“如今看來,還不知道正式牌照何時下發,企業心裡也沒底。我們公司的資金使用規劃到今年底,如果到時候還等不到正式牌照的下發,也沒有切實有效的政策出臺,我們就只能通過別的渠道掙錢了。”該負責人坦言。

42家虛商分類一覽

渠道派 天音通信、愛施德、話機世界、樂語通訊、迪信通、京東、國美、蘇寧、萬網誌成

終端派 中興視通、小米科技、懂得通信

金融派 民生電子、中期集團、平安通信、鳳凰資產

行業派 華翔聯信、分享通信、中麥通信、三五互聯、長江時代、星美聖典、海航信息、青牛科技、日日順、紅豆集團、恆大和通信、迅捷

電信增值派 北緯通信、遠特通信、朗瑪信息、蝸牛移動、中郵世紀、二六三、青島豐信通信

寬帶派 鵬博士

互聯網派 用友、世紀互聯、合一信息、巴士在線、連連科技、銀盛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