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猛的微短劇:7天拍完,8天過億,最賺錢的卻是…

全職太太靠買包技能,成功“打入”丈夫出軌對象上班的奢侈品店。她故意在工作中犯錯連累第三者,伺機進行報復。

就在你以爲要繼續“大戰”之時,兩位女性轉身成了朋友。第三者還幫着原配離婚,一起“手撕”渣男,完成了互相救贖。

這是前段時間爆火的微短劇《二十九》講述的故事,妥妥的爽文劇情。每集四五分鐘,一共20集,前3集一上線就獲得了超2億的播放量。

最近,但凡你在短視頻平臺停留過,就不可避免地遇見微短劇。

商業霸總與灰姑娘的甜寵之愛、當代絕望主婦華麗蛻變、“小白花”重生智鬥惡女、古今穿越深情虐戀……總有那麼幾個極具戲劇性的畫面或者一兩句炸裂臺詞,趁你移動大拇指划走之前的三五秒,牢牢抓住你的視線。

爽點、土味、節奏快、反轉再反轉,程式化的劇情設置帶來了滔天流量,引發潑天富貴。得益於旗下短劇平臺Reelshor在歐美暢銷榜排名一路攀升,中文在線股價本月已經翻倍。

是的,只要換一張面孔,同樣的配方,微短劇也能讓其他國家的網友上頭。

那麼,到底是誰在拍這些劇?它的盈利模式如何?背後究竟有個怎樣的產業?

向“爽”而生的“電子榨菜”

微短劇,根據國家廣電總局的定義,就是“單集不超過10分鐘的網絡劇”。如果追根溯源,10年前由白客主演的《萬萬沒想到》,算得上是這個類型的祖爺爺輩。只不過眼下的微短劇大多爲豎屏版,更適合在手機上觀看。

今年一度流行甚至出圈的微短劇,光看標題就能感受到畫風:《招惹》《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傾世小狂醫》《離婚後她帶六寶驚豔全球》……覺得土,但似乎又有點進去看一眼的衝動,是不是?以《招惹》爲例,集齊復仇、背德、青梅竹馬、相愛相殺等流行元素。

自從3月被閨蜜安利後,杭州95後女生盈盈就愛上了刷微短劇。“大多數劇情土是土了點,但三五分鐘甚至1分鐘就是一集,不像現在一些長劇還瘋狂‘水’時長。”盈盈說,上下班坐地鐵時、午間休息、睡前……幾乎所有碎片化的時間,都可以看上一集。“工作累了一天,只想看點無腦爽劇,嗑嗑CP。”

00後的小帆注意到媽媽最近總是盯着手機屏幕偷偷樂:“湊近一看,原來是微短劇,什麼抓馬霸總、虐戀情深。問她怎麼會喜歡看這種,她說情節不斷反轉,上頭,還爲此充值了六七十元。”

“我們目前主要製作男頻品類(以男性爲主要受衆),贅婿、戰神、復仇等,都是經過市場檢驗受歡迎的題材。用戶偏下沉,年齡段集中在35歲以上。”杭州蝦抖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微短劇項目負責人白路介紹。這家主打明星微短劇的公司成立於2022年,今年3月開拍第一部微短劇。

杭州原上慕光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導演嚴沛樑,則傾向於多拍些甜寵微短劇。“我們的女頻劇觀衆,以中青年爲主。他們喜歡偏快的節奏,有一些輕鬆幽默的元素在裡面。看這些劇不會很累。”他今年執導的《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了》上線後,不到3個月充值破3億元。

“微短劇的核心是爲觀衆提供情緒價值,‘直給’一些我們稱之爲爽點或者爽感的東西。”上週在臨平舉行的首屆杭州·微短劇大會上,點衆科技的相關負責人直言。作爲頭部微短劇企業,點衆憑藉近一年的短劇業務,剛剛入選2023年中國互聯網綜合實力百強企業。

所謂的爽點,舉個簡單的例子,上一個鏡頭,男主角還在被丈母孃劈頭蓋臉地罵,下一秒就切入“龍王駕到”,揭開他隱藏的高貴身份,繼承鉅額財富,讓丈母孃全家都後悔不迭。

大部分微短劇講究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戲劇矛盾衝突,抓住用戶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同時淡化邏輯和細節,在須臾之間反轉再反轉。用戶在碎片化的時間裡跟着主角,完成了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快意恩仇。

它就像是一盤“電子榨菜”,看起來普普通通,但口味霸道,讓人慾罷不能。

7天拍完 8天過億

微短劇真的那麼賺錢嗎?

微短劇的這輪爆發,從去年就開始露出苗頭。抖音開放外鏈後,微短劇彷彿打通了“任督二脈”,更細分的類型——每集時長1分多鐘的小程序劇出現了。在抖音上進行引流,跳轉鏈接到微信小程序,用戶觀看、付費。

根據德塔文《2023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今年僅上半年,各大視頻平臺就上線了481部新微短劇,比去年一整年還多27部;每個月還有近300部微短劇提交備案。

劇集出現井噴,其中一個原因跟微短劇的製作特點有關。

在行業裡,100集的小程序劇,平均七八天就能拍完。以蝦抖爲例,每個月平均拍攝10部左右;一部劇拍完後,1個多月後就可以上線。與長劇相比,投入成本低、製作週期短、不用等長時間回款等,都是微短劇的優勢。

“我們日常在橫店、成都、重慶、西安等地都有拍攝劇組。今年在橫店,微短劇組數量增長很快,每天可能有近百個在籌備、拍攝。”白路說。

演員方面,微短劇公司通常還是喜歡用專業出身的,演技有一定保證。也因此,“橫漂”的羣衆演員有了更多機會。而對於一直拍攝大製作長劇的一些明星來說,“放下身段”拍微短劇多少還有些顧慮,但也有人願意嚐鮮,比如《二十九》的主演就是演員楊蓉。

目前,絕大多數微短劇公司的盈利,來源於用戶付費、平臺分賬、廣告變現等。

用戶付費解鎖劇集,是最主要的盈利方式。免費觀看前十幾集,在某個劇情即將轉折的嗨點戛然而止,花錢纔可以解鎖後續內容。刻意製造懸念,引導用戶付費,這也是微短劇被廣泛詬病的一點。看完一部劇,花費通常在幾十元到上百元。

據公開資料顯示,8月底在微信小程序上線的爆款微短劇《無雙》,團隊中無知名導演和演員,成本不到50萬元,但上線8天充值破1億元。

平臺分賬,則是指與優愛騰芒、抖快等大平臺合作,播出後可享受分賬,通過流量獲取收益。

不過,某小程序劇平臺負責人透露:隱藏在誇張營收背後,微短劇的盈利沒有想象中那麼可觀,“尤其是小程序劇,重度依賴投流支出,即在短視頻平臺上投放信息流廣告。”仍以《無雙》爲例,上線48小時後它的投流成本是5500萬元。

據她所知,一些公司約90%的成本用於投流。按照行業內平均ROI(投資回報率)標準1.2來計算(即投流支出1元,觀衆付費1.2元),如果某部劇投流花了1億元,利潤就是2000萬元。扣除拍攝、人力等成本,淨利潤可能只有幾百萬元,還得由小程序平臺方、承製方等上下游參與者共同分。

她表示,小程序短劇是一個低毛利率行業,頭部公司的毛利率約爲10%。

另據國聯證券預估,今年以來,字節跳動體系內,微短劇的流水規模就能達到220億元,這還不算另外兩大短劇流量池快手和微信小程序。一個參照是:據燈塔專業版數據,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截至11月13日剛破500億元。

做遊戲的做直播的都來了

即便如此,因爲製作週期短、見效快,微短劇的賽道還是迅速擠滿了掘金者,包括但不限於頭部網文公司、老牌影視傳媒企業、做遊戲的、拍廣告的……

其中也不乏在直播電商紅海里殺得興起的MCN機構,像是遙望科技。一來他們本就深諳短視頻的運營法則,還手握簽約主播資源;二來直播行業太卷,利用劇本化、故事性的微短劇做營銷推廣,或許可以成爲尋求轉型、構建多元運營模式的一個方向。

蝦抖原先就是一家上海的MCN公司,看中微短劇賽道後,乾脆把公司總部搬到杭州,開闢專門業務線,並說服旗下直播簽約藝人保劍鋒、洪天明、宗峰巖等出演。

保劍鋒出演的微短劇劇照

2022年9月開始佈局微短劇業務的點衆科技,旗下則有點衆文學,一方面能省下一大筆IP版權費,另一方面基於網文業務的多年積累,在用戶喜好、投流方面都有一定的經驗。

而嚴沛樑導演的團隊在拍微短劇之前,一直從事TVC(商業電視廣告),在畫面把控、後期剪輯等方面有技術上的優勢。

一些原本並不是影視行業的投資方,包括一些規模較大的基金也在入場。11月8日起,數十家微短劇概念股連日掀起漲停潮,完美世界、華策影視等密集迴應相關業務佈局。

“這就有點離譜了。”從事影視文化產業投資的一位業內人士感慨,這波行情來得有點莫名。在他看來,“現階段的絕大多數微短劇不是內容上的投資,而是流量投放後博爆款的概率,是脫胎並依附於平臺和現行流量法則的產物。實際上的盈利可能並沒有那麼可觀,我們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尤其是一些不成熟的小團隊,在內容上粗製濫造、充滿套路甚至低俗擦邊,從社會意義和價值來講,也不值得投資。”

微短劇風口仍在推動相關概念股熱度發酵。這也讓一些上市公司急忙站出來提示投資者警惕市場熱點炒作,注意投資風險。

如果微短劇不爽

還會有人爲此買單嗎?

伴隨着微短劇市場競爭的日漸白熱化,一個明顯的發展方向是:精品化。

“對比去年和今年的標杆性熱播作品,你會發現,現在微短劇的畫面質感、場景鏡頭、演員演技都有質的提升。”點衆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早期5萬元就夠拍一部微短劇,現在頭部公司的投入基本在三五十萬元。”

在首屆杭州·微短劇大會上,點衆科技董事長陳瑞卿說了這樣一段話:“如果不能擺脫低俗,不能擺脫過度商業化,不能提升作品文化內涵,不能跨越到精品,內容一味下沉,也可能50億都沒有(針對今年預測的250億行業規模)。”

點衆科技目前正在嘗試一些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比如籌備拍攝中的《老戰士》《鐵路繁星》,風格類似於長劇《大江大河》,不再是簡單追求爽感的東西。”

精品化的趨勢,其實有一個大背景:相關監管力度正在悄然加大。

2022年12月,國家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所有微短劇,須通過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內容審查並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或按照網絡劇片管理的有關規定完成網絡視聽節目備案。

今年4月,微信、抖音、快手開展一系列重拳整治行動,三大平臺合計下架處理超2400個微短劇小程序。

而靠反轉、高潮甚至擦邊等片段來引流,進而吸引用戶花錢解鎖更多劇情的盈利模式,也一直在網上有諸多爭議。於是,更多商業化探索正在進行中。

蝦抖準備加大投入和品牌合作打造微短劇。11月即將上線的首部,爲某國貨美妝品牌定製,每集3分多鐘,一共20集,由陳德容主演。“這一類型,製作可以更精良。”今年以來,珀萊雅、韓束、丸美等美妝品牌也曾嘗試類似營銷。

“當監管越來越嚴,整個微短劇市場也將逐漸冷靜下來,一些打擦邊球、粗製濫造的小公司很快會被淘汰。整個行業或許就會向着精細化、規範化的方向前進。”從事影視文化產業投資的這位業內人士認爲。

只是少了“爽感”之後的微短劇,還會有這麼多欲罷不能的用戶爲它買單嗎?

文 | 童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