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美.饌-喜新戀舊兼色藝雙全 臺中鹽之華冬季菜單好有料

〈龍蝦/魚子醬/青蘋果/蘆筍/龍蝦美乃滋/炸龍蝦脆餅〉的龍蝦經汆燙、清蒸等工序烹調出介於生熟間口感,再以蝦油美奶滋和青蘋果片綴飾提味。圖/姚舜

〈龍眼木烤乳鴿〉的鴿胸肉和腿肉分別料理,胸肉下是炸牛蒡絲雀巢,上有現刨黑松露片。提味醬汁是甜菜汁煮制,如寶石般的玫瑰紅,使菜餚更添貴氣。圖/姚舜

搭配了蔬菜厚切呈盤上桌的〈皇家肉派〉,可從切面清楚看到「嵌」在派皮中的鰻魚、鴨肝、豬肉與紅酒洋蔥果醬。圖/姚舜

臺中〈鹽之華〉法式餐廳由Owner Chef黎俞君(左)帶領的團隊持續維持米其林星光不墜,外場經理Pauline餘佩凌也獲「米其林指南服務大獎」。圖/姚舜

餐後佐茶或咖啡的Petit Four有〈迷你馬卡龍〉、〈迷你布烈斯特泡芙〉及〈松露巧克力〉。圖/姚舜

甜點〈黑松露冰淇淋〉的冰淇淋以黑松露造型呈現。圖/姚舜

〈蒸櫛瓜花鱈魚卷/櫛瓜醬/奶油魚湯/酸豆醬/蝦夷蔥/魚皮〉是以櫛瓜花包卷鱈魚肉,魚肉和花中間還「夾」着一層鱈魚慕斯,提味醬汁中也摻了櫛瓜花的汁液,入口清香。圖/姚舜

〈自制筍寇達起司/哈密瓜/柿子/蜂蜜〉是以發酵後桂竹筍汁取代檸檬汁自制Ricotta起司鋪在碗底,上層搭配刻成花形的哈密瓜和柿子。圖/姚舜

〈皇家肉派/鰻魚/鴨肝/豬肉/紅酒洋蔥果醬〉圖/姚舜

鹽之華法式餐廳

「一定要讓客人吃到『好料』!」,在《臺中米其林指南》中蟬聯三年一星餐廳的〈鹽之華〉法式餐廳推出冬季新菜單,主廚黎俞君說,自己每次構思新菜單時,除了味道與擺盤外,並會思考能讓客人「吃到什麼好料」?黎俞君口中的「好料」,指的是「好食材」。而盤點〈鹽之華〉冬季菜單中的菜色,所用食材包括有:日本海膽、澎湖軟絲、生食級超大號乾貝、加拿大龍蝦、歐洲魚子醬、松露、鰻魚、鴨肝、莫瑞鱈魚、乳鴿、日本和牛與紐西蘭高地和羊等,黎俞君再以巧思創意結合當代精緻法菜廚技與廚藝,做出一道道色味誘人的菜餚,有「料」兼有「理」,讓食客滿足、滿意、滿心歡喜。

雖然,米其林指南已將臺灣台北、臺中、臺南與高雄都納入評鑑版圖。也雖然,餐飲市場中具「米其林DNA」的餐廳持續增加。愈來愈多曾在國外名店追隨名廚歷練的新銳廚師,來到臺灣創業開餐廳,使得臺灣餐飲業國際化程度愈來愈高,並帶動提升了餐飲產業的水平。

不過,不少大廚仍爲一事困擾、遺憾或莫可奈何。那就是不少客人「認食材,不識廚藝」,「願意爲食材花大錢」卻沒法「爲廚藝付出代價」。儘管大廚將一平凡食材以精采絕偷的廚技廚藝變出好味道,但在有些客人心中,它可能還不如一尾龍蝦或一塊牛排。也因爲如此,外食餐飲市場中,定位高檔的日本壽司專門店或日本和牛專門店,平均客單價得以自5,000元起跳。這些店,攻的就是食材。

黎俞君很能掌握客人的消費心理,所以每回設計新菜單、推出新菜色,她考慮的不只是味道、賣相,還包括食材。在得到米其林指南肯定後,黎俞君選材用料,不僅是「自己喜歡」,更考慮食材的珍稀性、最佳賞味時間與最適烹調料理方式,保存條件等。黎俞君說,得到米其林星星後,〈鹽之華〉多了許多新客人,同時舊雨新知對食材期待或要求更高,所以她會與團隊同仁分享,「要讓客人有感,覺得錢花的有道理」,「要敢給、多給」,「不能讓客人覺得吃虧」。

冬季套餐中的〈蒸櫛瓜花鱈魚卷/櫛瓜醬/奶油魚湯/酸豆醬/蝦夷蔥/魚皮〉,主角是櫛瓜花包卷的莫瑞鱈魚。爲了呈現軟硬適中最佳口感,黎俞君拜託種植櫛瓜的小農精準計算採收時間,好讓櫛瓜花在花形最美的時候到廚房。

值得一提的是,〈蒸櫛瓜花鱈魚卷〉用的鱈魚大有來頭,這種魚原產地在澳洲,被稱爲「澳洲四大國寶魚」之首,肉質Q彈細緻,油花均勻無細刺、豐含膠質和魚油。經過多年培育,如今在宜蘭成功成功繁殖,黎俞君說,莫瑞鱈魚雖是人工養殖,但價格比野生魚還貴。而爲了讓〈蒸櫛瓜花鱈魚卷〉呈現最佳風味與口感,她整整試作了一年才找出最佳工序。

除了「用好料做出好味道」,〈鹽之華〉冬季菜單中有些菜式會透過食材升級,讓原本是龍套配角的Side Dish與主食材換位,進而提供「一菜多吃」的食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龍蝦/魚子醬/青蘋果/蘆筍/龍蝦美乃滋/炸龍蝦脆餅〉,「一吃」是龍蝦經汆燙、清蒸等工序烹調出介於生熟間口感,再以蝦油美奶滋和青蘋果片綴飾提味。「二吃」是用蘆筍、青蘋果片、魚子醬堆疊的Side Dish。「三吃」則是是將龍蝦頭熬成高湯後濃縮,加入米漿後塑形、烤製成蝦餅。整道菜形色搶眼吸睛,用料多元且高檔,體現了星光美饌的講究。

製作費時費工的〈皇家肉派/鰻魚/鴨肝/豬肉/紅酒洋蔥果醬〉,是很經典的法式「老菜」,派皮外觀的圖案、線條與花色,重現古老皇室宮庭美饌的奢華氣韻。而配了蔬菜厚切呈盤上桌的〈皇家肉派〉,可從切面清楚看到「嵌」在派皮中的鰻魚、鴨肝、豬肉與紅酒洋蔥果醬,是一道有「料」兼有「理」的美味佳餚。

(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