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國業務新變動,新 CEO 首訪引關注

作者:吳容(原創)

今後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是否可能會參照麥當勞中國、百勝中國的模式來幹?

今天,彭博援引“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正在探索其在中國業務的不同選項,其中包括可能出售業務股份的可能性。資料顯示,中國是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場,截至今年9月底星巴克在中國擁有7596家門店。2024財年,中國市場淨收入達30億美元。

今天,星巴克在回覆小食代查詢時表示,星巴克全心全意致力於中國業務、夥伴(員工)以及在中國市場的長遠發展。

“正如在第四財季電話會議上所說的那樣,我們正在花時間更深入地瞭解在中國的業務運營以及市場競爭環境。我們正在努力尋找最佳的增長途徑,其中包括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星巴克方面說。

有意思的是,“新官上任”的星巴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將在12月展開他的首次中國之旅,會親自到中國市場走走看看和聊聊。這家全球最大咖啡連鎖的新帥曾在Yum! Brands工作多年,任內這家餐飲巨頭曾經推動中國業務(即百勝中國)拆分並上市的過程。

考慮

據彭博今天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星巴克正在探索其在中國業務的不同選項。其中之一的選項是可能出售業務股份。知情人士表示,出售股權還可能吸引中國企業集團或其它在該行業擁有豐富經驗的本地公司的興趣。

同時,還包括引入當地合作伙伴的可能性。據“知情人士”介紹,星巴克一直在與顧問討論擴大其在中國業務的方法,這家公司已經非正式地評估了潛在投資者的興趣,包括國內私募股權公司。

目前,星巴克中國的官微認證爲星巴克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註冊資本爲700萬美元,成立時間爲2005年3月31日,由在港註冊的星巴克亞太投資控股二有限公司100%持有。

星巴克自1999年進入中國,目前中國爲這家公司的第二大市場。截至今年9月底,星巴克在中國擁有7596家門店,並持續加速下沉市場佈局。2024財年,中國市場淨收入達30億美元。

彭博指出,星巴克仍在評估這些選項,尚未決定是否繼續進行。

小食代早前多次介紹,星巴克對中國市場業務的評估早有預兆。在今年7月,星巴克迎來了激進投資者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該投資機構希望星巴克承諾評估其在中國的業務。

到了7月底,時任星巴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納思瀚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指出,星巴克將在中國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過去 25 年來,我們在中國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並依靠不同的戰略性合作伙伴關係來發展業務和能力,例如合資企業以及技術、地產和供應鏈領域的戰略性合作伙伴關係。”納思瀚還表示,“爲實現這一目標,隨着戰略演變,我們正處於探索戰略性合作伙伴關係的早期階段,以進一步增強競爭地位,加速增長和創新,在中國取得長期勝利。”

儘管該消息官宣後還不到一個月納思瀚就被換下,但是今年9月他的繼任者Brian Niccol在提出讓星巴克“重回初心”的同時,也再次提出對中國業務進行評估。

Niccol不久前在第四財季業績會上表示,自己仍需花時間更好地瞭解中國市場和運營,但所有跡象都表明,競爭環境非常激烈,宏觀環境嚴峻”,需要想清楚如何在當前和未來實現增長。當時他透露,在中國,星巴克將繼續探索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以助力長期增長。

小食代留意到,Niccol早前在接受CNBC專訪時就預告過,他計劃在12月的第一週或第二週走訪中國市場,以更好地瞭解業務。這意味着,對於中國市場業務的考慮,或許待他走訪中國市場之後還會傳來更爲明朗的信息。

然而,目前市場對於評估的時機仍然有分歧。例如,華爾街日報上月曾經評論稱,不止一位分析師公開討論過星巴克剝離中國業務或轉向加盟模式,然而參考Yum! Brands中國業務剝離後獨立上市的股價、競爭加劇,如果近期星巴克就要剝離中國業務並將其獨立上市,“股價可能會令人失望,估值也可能不高”。

“像Niccol這樣精明的高管不太可能在如此不恰當的時機將這項業務貨幣化。而且,星巴克並不需要現金注入,最近宣佈將提高股息就證明了這一點。”上述評論稱。

小食代留意到,星巴克在今天給SEC的一份文件中表示,中國是該公司第二大市場並100%由公司運營,爲星巴克的收入和利潤做出了有意義的貢獻,但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例如競爭激烈的零售環境以及新競爭對手進入、宏觀環境及其對中產階層的影響、地緣因素等等。

此前,由於受激烈的價格戰,以及宏觀不利因素影響,星巴克在華同店銷售額已連續三個季度下降,其中第四財季下降了14%(同期,瑞幸咖啡的自營門店同店銷售額也下降了13.1%)。

雖然如此,星巴克中國業務的優勢依然明顯。首先,這是一盤盈利的生意。2024財年其單店盈利模型表現出色,這得益於公司持續優化門店投資和運營成本,如租金結構、門店面積和門店設備投入等各項指標。

此外,星巴克也採取有針對性的促銷策略以應對價格戰,這讓它依然能在激烈的競爭下大體維護住核心產品的價格基本盤,並創造新的銷售增量,培養顧客的消費習慣。

最後,星巴克在中國還是處於擴張模式。2024財年,其在中國淨新增790家門店或新進入166個縣級市場,總會員規模增加至近1.4億,會員銷售佔比達 74.4%,同比上浮3.9%。

星巴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Brian Niccol

是誰?

按照今天彭博的說法,出售股權還可能吸引中國企業集團或其它在該行業擁有豐富經驗的本地公司的興趣。那麼,誰會看這個機會?彭博的報道沒有點名。

小食代注意到,早在今年8月,業內就曾廣泛流傳有國內公司對該業務有興趣。其中最有板有眼的傳言對象之一,就包括了華潤集團。爲此,小食代曾向華潤方面查詢該傳言,但截至目前尚未收到回覆。

事實上,華潤對咖啡賽道並不陌生。早在2010年,華潤創業就收購了太平洋咖啡80%股權,隨後在2013年6月完成對太平洋咖啡的全資收購。太平洋咖啡於2011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多年來都是華創旗下唯一的咖啡連鎖品牌。不過,據窄門餐飲數據(更新至2024年11月7日),太平洋咖啡門店數只有168家,與頭部品牌存在較大的體量距離。

除了太平洋咖啡,華潤在更廣泛的“咖啡朋友圈”也有一定的積累。例如,華潤是燕麥奶巨頭OATLY的主要股東之一,而該品牌在中國恰恰是從咖啡連鎖店完成“出圈”的。目前,“華潤系”成員在OATLY董事會佔據三個席位。OATLY前任首席執行官Toni Petersson就曾經評價和華潤“組隊”的好處:他說,華潤提供的網絡和生態系統資源的作用是不可否認的。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歷史是,星巴克在中國市場上就特許經營和統一集團、美心集團有過重大合作,儘管星巴克已經陸續收購了他們手中的大陸市場合資企業股份,並將門店全部轉爲自己直營模式。

目前,統一、美心仍和星巴克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例如,美心集團現時經營着中國香港及澳門、越南、柬埔寨、新加坡、泰國、老撾等多個市場的星巴克。截至9月,美心集團已開出旗下的第1000家星巴克特許經營店。

此外,統一也在中國臺灣地區經營着星巴克。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10月曾表示,2017年星巴克希望能將大陸星巴克股權整合,而這是一開始合作時就知道的事情,所以統一也沒有太多的思考空間,必須要配合美國星巴克的政策。他隨後意味深長地指出,有一個事情是不能忽視,在中國大陸展店營運,本土性的公司有主場優勢。

今天,統一集團表示,目前統一在臺灣市場上仍是星巴克品牌經營者之一,但未接獲來自星巴克總公司的對此案的任何訊息,目前無法對假設性的問題進行迴應。

本土性的公司有主場優勢,確實在其他國際餐飲品牌上有所體現,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麥當勞中國、百勝中國了。

以運營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的百勝中國爲例,其在2016年從Yum!Brands拆分出來並上市的同時引進春華資本、螞蟻金服爲投資者,這些本土投資者讓肯德基、必勝客在數字化轉型、組織管理、服務創新和運營升級等方面獲得賦能,支持門店加速開設。

在2015年宣佈拆分時,百勝中國擁有近6900家門店,今年一季度已邁過15000家門店大關。也就是說,從0到近6900家門店,這家餐飲連鎖花了大概28年,而門店在此基礎上翻一番僅用了不到10年。

隨着快速擴張和強勁業績而來的,則是豐厚的股東回報,品牌方也得以“旱澇保收”。

例如,在今年發佈的致股東信中百勝中國就提到,自2016年底分拆上市以來,其對股東的總回報已達30億美元,並計劃加快步伐,在未來三年內至少再回饋股東30億美元。

拿着類似劇本的還有麥當勞中國。2017年,麥當勞中國(注:又稱金拱門)引進中信、凱雷爲前二大股東,獲得門店選址、融資、數字化、消費洞察等方面的支持。當年,金拱門還發布了第一個加速發展的“五年計劃”,預計到2022年底中國內地麥當勞餐廳增加至4500家,也就是開店速度快了一倍。

去年,麥當勞中國CEO張家茵表示,該公司到2022年底的門店總數超出原計劃,本土股東也賦予了更多發展資源。例如,外送服務“麥樂送”引入中信資本投資的順豐同城成爲合作伙伴之一,增強了整體的外送服務能力。

如今,麥當勞中國正在衝擊第二個五年“門店翻一番”的目標,在2028年達成餐廳總數10000家,開店節奏較首個五年計劃再提速。出於看好金拱門潛力,麥當勞全球去年“接手”了凱雷在金拱門的全部持股,並形容“有巨大機會抓住需求增長機遇”。

根據麥當勞全球當時說法,自2017年以來,金拱門餐廳數量翻了一番,超過5500家。從2019年9月至今,該公司實現了超過30%的系統銷售增長。目前,中國是麥當勞全球第二大市場,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