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習反應剋制 更關注馬克宏訪中國

蔡英文總統(左二)「民主夥伴共榮之旅」結束貝里斯的訪問行程後,於美國時間5日在洛杉磯與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右二)(KevinMcCarthy)會談,並與跨黨派議員進行雙邊領袖會議。(總統府提供)

總統蔡英文美西時間6日在加州會晤美國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後,美媒分析指出,這次會面雖展現美國挺臺,但也正值美中關係緊張之際,美方着眼日益強勢的北京而謹慎行事,以防颱海陷入軍事危機。而中國第一時間對臺灣的剋制,表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現在有更大的關注,即法國總統馬克宏訪問中國。但也不能排除後續有更大的軍事動作。

《紐約時報》報導,這次蔡麥會是美臺的政治與外交妥協,某種程度上也是麥卡錫毀諾。去年美國期中選舉期間,麥卡錫曾承諾如當選議長將訪問臺灣會見蔡總統。而麥卡錫現雖稱不排除日後訪臺,但這次在家鄉加州會見蔡總統,美臺雙方都認爲是風險較低的選擇。

報導稱,美臺高層一方面想強化雙邊關係,也想避免北京以激烈軍事手段迴應。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計劃主任孫韻說:「不管怎樣,北京都是輸家。如果過度反應,他們將因美國加強支持臺灣、臺灣民意更反對兩岸統一而成爲輸家;如果他們不反應,將會被認爲是默許。」

另有美媒分析,相較美國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去年訪臺後不到1小時,中國就宣佈飛彈試射和環島軍事演習,此次北京對蔡英文在美國本土與麥卡錫會面,最初反應是平淡無奇的。

分析稱,儘管中國發表聲明譴責,並派遣一艘航空母艦進入臺灣以南海域。但習近平目前有幾個理由可以按兵不動,即目前他正在接待馬克宏和歐盟執委會主席範德賴恩,以努力爲他爲烏克蘭帶來和平的模糊藍圖贏得支持,並對抗美國阻止中國獲得先進半導體等新技術。

澳洲國立大學專攻兩岸議題的政治學者宋文笛(Wen-Ti Sung)表示,如果北京在這個時候嚴重加劇軍事緊張局勢,那將使範德賴恩和馬克宏的(政治)生涯變得非常困難,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削弱任何歐洲對於中國鴿派聲音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