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專班」避黑工、降相對剝奪感 教長:規範打工和實習區別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3日邀請教育部長潘文忠列席就「大學推動國際招生及臺灣優華語計劃之執行成效及檢討」進行專題報告。(陳君瑋 攝)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認爲「新型專班」的外籍學生2年領44萬元,將造成本土學生「相對剝奪感」。(林志成攝)

教育部將從113學年起推動「新型專班」,由國內大學與企業合作到海外招生,學生2年可領44萬元。立委今質詢說,這計劃外籍生可領很多錢,對國內學生來說有相對剝奪感,如果他們又打「黑工」,爭議更大。教育部長潘文忠說,會提出契約範本明訂外籍生打工與實習的界線,並避免「黑工」事件再發生。

潘文忠今天到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專案報告「大學推動國際招生及臺灣優華語計劃之執行成效及檢討」,爲因應產業發展人力需求,教育部推動「新型專班」,由國內大學與企業簽訂產學合作計劃,共同規畫課程並赴海外招生。

潘文忠說,新型專班學生將獲國發基金提供每人每年至多10萬元、最多補助2年的「產學獎助金」與企業提供每人每月至少1萬元的「生活津貼」,以培育產業所需人才。教育部預計113年至116年,此計劃可額外增加來臺就學1萬8568人,期望國際生畢業後留臺就業比率由目前4成提高爲7成。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質詢指出,「新型專班」的學生2年可領44萬元,這看在本土學生眼裡,感受到「相對剝奪感」。更何況最優秀外籍生都是去歐美國家,不會來臺灣,教育部推動「新型專班」計劃時,應該考慮到本土學生的感受。

潘文忠迴應,「新型專班」計劃是爲產業界培育人才,因此學生領的獎助學金,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企業支應。學生參與這個計劃,畢業後須履行在臺就業義務2年。

國民黨洪孟楷表示,教育部推動「新型專班」吸引國際優秀學生來臺就學,這是好事。但是過去國內一些大專校院招收外籍生,有些人去打「黑工」,變成業界的廉價的勞工或奴工,這樣亂搞,和人口販賣只有一線之隔。

潘文忠表示,大學不能透過人力銀行或仲介招國際生,他們要負起責任,將入學通知用當地國的語言送到學生手中。過去有一些學校便宜行事,找仲介招生,被發現後都遭到重懲,有的還因此退場。教育部同時會制訂契約範本,明確規範打工和實習區別,以避免「黑工」事件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