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政府顧面子 業者早失信心

行政院長陳建仁(中左一)、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中左二)、交通部長王國材(中左三)、財政部長莊翠雲(中右二)與臺灣觀光協會長葉菊蘭(中右一),4日上午出席臺灣觀光協會與交通部觀光局主辦的「臺灣美食展」,爲臺灣美食展進行開幕儀式,推廣臺灣的觀光與美食。 記者黃義書/攝影

疫後觀光復蘇,各國無不抓緊機會搶賺觀光財,中國大陸十日才宣佈開放陸客團可赴美日等七十八國,美國立刻宣班增開客運航班,反觀臺灣,邊境開放腳步慢人一拍,對國際觀光客招手的獎勵促銷力道又不足,也難怪地方政府幹脆自力救濟,自己推促銷拚觀光,只是看在旅行業者眼裡,難免對蔡政府感到心寒。

交通部長王國材喊出年底六百萬人次國際觀光客目標,強調即便沒有陸客,年底仍可達標。不過,臺灣在疫情前,一年旅客人次高達一千一百多萬,即便是恢復到六百萬人次,也只是疫情前一半的水準;反觀鄰近的日本,早在今年第一季就恢復疫情前一半水準,光是上半年訪日外國旅客人數就破千萬,臺灣觀光復蘇的速度似乎太慢了。

尤其疫後各國邊境陸續開放,我國觀光逆差早已成不爭事實,難道政府對於達疫情前一半的六百萬人次目標就有所滿足?

當各國紛紛趁疫情三年多期間,提升觀光資源,打造新景點,臺灣卻未能看到觀光資源的實質提升,當各國都在進步時,臺灣的原地踏步,相較之下明顯落後,難怪從地方政府到觀光業者都着急,不是主動到國外參加旅展、交流,就是祭出獎金吸客自救,就怕在疫後開放首年,各國在迎接旅遊潮的同時,流失應有的觀光財。

觀光業過去三年配合政府防疫政策,小至虧損、大至倒閉,無一倖免,疫後政府雖多次感謝業者苦撐,但開放進程緩慢、政策綁手綁腳,看不出要大力協助復甦的決心。蔡政府拒絕陸客或許未在兩岸間失去政治面子,但在國內觀光業者心中,對政府的信心早已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