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無交集 石化業者籲政府出面

大陸商務部19日公告將針對聚甲醛啓動反傾銷調查,石化業者擔心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產品遭反傾銷課稅。圖爲河北省軸承套圈生產廠。(新華社)

大陸商務部520前再出招,19日公告將針對聚甲醛啓動反傾銷調查,石化業者擔心政府與大陸沒交集,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產品遭反傾銷課稅而失去競爭力;石化公會坦言,如果政府能夠重視石化市場萎縮,就應該出面去談。

石化公會解釋,反傾銷的談判主要針對公司,臺塑及臺灣寶理塑膠,必須向商務部提出沒有反傾銷的證據自清,含成本等價格;而臺灣在2019年出口到大陸的聚甲醛爲5.4萬噸,市佔率爲16%,2023年則是4.71萬噸,市佔率爲13%,佔比逐年下降。

事實上,去年下半年起外銷出口接單相當不好,其中以石化、橡膠的出口最慘,部分石化大廠年營收衰退超過15%。產發署署長連錦漳日前提到,大陸2017年開始規畫擴增乙烯產能,預計2026年達年產5600萬噸,在內需去化不易時,勢必會低價出口搶市,增加國際石化市場壓力,因此有無ECFA對石化業影響已不大。

石化業者表示,臺灣石化業對陸出口佔比從50%下降至30%,政府單純以爲只是大陸產量增加的原因與ECFA無關,但對ECFA的零關稅可以免去2%至6.5%的關稅,至少還有公平競爭機會,現在的政府跟大陸沒交集,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產品,像聚甲醛一樣被反傾銷調查。

石化業者表示,前面是聚碳酸酯,現在是聚甲醛,雖然不是大宗產品,但是價值高,近期大陸都以這種量小、價高的產品反傾銷調查,警告的態度濃厚,如果政府重視臺灣石化業市場萎縮,就應該正面去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