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食安換取國際地位 勿一錯再錯

駐日代表謝長廷。(張鎧乙攝)

災區食品事件簿

隨着2018年反核食公投兩年效期已屆滿,日方近日多次對我國開放核食進度表達關切,萊豬在執政黨一句「可以換到國際地位強勢開放輸臺,搞得民怨不安之際,核食竟也循着相同起手式等着排隊叩關。食品安全不該是政治題,而是政府應堅守的底線

爲換取臺美雙邊貿易協定(BTA),8月28日政府突襲宣佈開放美國萊豬,沒想到後來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即宣佈,在國內環境改善前,不會簽署任何新的貿易協議。無疑狠狠打臉蔡政府,更證實人民食品安全換取「國際地位」的公式根本行不通,只是掀起臺灣民衆食安海嘯

這次開放「日本東北食品有助臺灣爭取加入CPTPP」儼然也是循着萊豬的模式而來。駐日代表謝長廷就說,開放日本東北食品入臺及臺灣加入CPTPP是他當前的任務

臺灣長年在國際博弈中遭邊緣化,這種無奈國人明白,因此每當執政黨打出「讓世界看見臺灣」的口號,往往能聚集廣大聲量,但究竟國際地位重要還是健康重要?執政黨在多次被打臉後仍不承認以食安換取國際地位的嚴重錯誤,難道還要因爲面子而一錯再錯?

雖然福島食品不等於核食,但一旦核災地區食品開放進口後,若政府的檢驗管理作爲不夠嚴謹,民衆誤食核食的機率大大增加,尤其,臺灣是進口日本食品最多的國家,開放福島核災區食品,食安控管就更重要了。然而預定下月就將開放的萊豬,到現在配套措施還一團亂,再開放日本福島災區食品,未來衛生人力要如何把關?民衆如何對政府的食安管理能力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