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報喜不報憂 指揮中心玩數字遊戲

雖然與病毒共存已成爲世界各國的趨勢,但民衆面對BA.5病毒株仍不敢大意,就算在空曠的河濱公園,仍緊戴口罩防疫。(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新冠疫情未減,最近2周致死率高居全球第3,但指揮官王必勝仍嘴硬強調致死率不能只看短期,還質疑外界醜化防疫成果。臺灣在這波BA.5疫情期間,單日每百萬死亡曾高達19.42人,遠高於日、韓過去的BA.5流行期,這些反映防疫作爲的真實數據,卻被指揮中心刻意忽略,究竟是誰在玩數字遊戲?

每一波疫情流行的病毒株均不相同,每個國家開放邊境的時間點也不一樣,王必勝所舉「臺灣在OECD國家中的致死率、死亡率皆名列前茅」,顯然不夠客觀,因爲這項統計是從疫情爆發以來累計的數據,並無法凸顯BA.5病毒株流行後的防疫表現。

要進一步比較臺灣防疫成績,最好讓對照組能與我國的起跑點一致,最佳比較期間,無非是BA.5疫情。這波疫情日韓是7月開始流行,臺灣慢近2個月,3國都採「與病毒共存」方式,都未開放邊境,較能客觀比較。

根據Our World in Data統計,日韓7至9月疫情期間,單日確診人數最高曾攀升至每百萬1萬2千人至1萬8千人;臺灣當時雖然處於BA.1、BA.2低點,但9月過後BA.5流行,單日確診數曾飆升至每百萬1萬3500人,雖未超越南韓,但已超過日本據。

進一步看臺、日、韓三國的BA.5死亡數據,也可看出日、韓當時的單日死亡人數最高不過每百萬16人,但臺灣卻在11月4日攀升到每百萬19.42人死亡的高峰,要知道指揮中心在11月3、4日發佈的155例死亡個案,確實是這波疫情的死亡高點。

媒體就事論事,對防疫作爲與疫情發展演變提出公衛警訊,包括近2周致死率高居全球第3,半年來臺灣累計確診死亡數1萬2648人,是南韓的2倍,事實上,致死率在過去還有更高的排名,這些都應客觀呈現與因應解決的公衛危機。

這些重要的防疫數字,指揮中心鮮少主動提及,報喜不報憂,王必勝更以臺灣長時間累計的低死亡率沾沾自喜,漠視或忽略染疫死亡等重要問題,究竟誰玩弄數字遊戲?相信多數民衆都有理性判斷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