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兌美元Q3貶值1.7% 消費性IC營運有壓

新臺幣兌美元貶值幅度Q3達1.7%,預估Q4臺灣匯率仍處於新彭淮南防線29.8~30.5區間狹幅波動。(圖/資料照片)

記者林潔玲臺北報導

新臺幣兌美元貶值幅度第三季達1.7%,市場預估第四季臺灣匯率仍處於新彭淮南防線29.8~30.5區間狹幅波動。而關於新臺幣兌美元Q3貶值影響產業,對於觸控產業有正面挹注,但對於消費性IC產業,營收恐受壓抑。

今天匯市延續上週格局,新臺幣兌美元升值,但交投輕淡。臺北外匯市場新臺幣兌美元匯價今天收盤升0.6分,達30.415元。美國經濟復甦,勞動市場明顯改善,升息預期帶動美元轉強,近三個月以來,歐元與原物料相關的紐、澳幣分別重挫7%、6.6%與11.4%。

而與產業結構較相近的日本韓國,其貨幣分別下跌5.6%與4.2%,新臺幣兌美元貶值幅度則是相對和緩,Q3貶值幅度約1.7%。市場認爲,臺灣央行仍會維持其柳樹理論,適度匯率干預,預估Q4臺灣匯率仍處於新彭淮南防線29.8~30.5區間狹幅波動。

而觸控面板多以美元計價,在成本部份,佔film type觸控面板成本比重較高的零組料爲film材,多由日商供應,並以日圓計價,佔glass type觸控面板成本以較高的零組件則爲cover glass,多以美元計價。整體而言,新臺幣貶值對觸控面板廠毛利率、匯兌均有正面影響。

至於消費性IC設計業者,其晶圓成本皆採美元計價,IC產品銷售終端客戶不同影響,多數業者採美元計價,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的波動對毛利率影響不顯著。部份銷售地區集中於中國的業者,IC產品採人民幣報價,若新臺幣兌人民幣匯率不變,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將對毛利率爲負面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