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工藝美學 3D列印青銅器雕塑

記者洪菱鞠/臺北報導

3D列印結合藝術,近來成爲一種新創作概念。筌美術首度運用參數運算及3D列印技術設計,並加入鑄銅技術,以詩經風格體裁「風、雅、頌」爲主題,發表一系列青銅器風格雕塑的《數位新器新作,讓人見識新時代下,數位科技和傳統工藝跨界合作激盪出的嶄新美學

▲3D列印技術與藝術跨領域的結合,也能創造出新的美學創意。(圖/記者洪菱鞠攝)

古器賦予新義的《數位新器》,其中包括「風」系列《風起》與《水舞》,以連續流動的幾何詮釋生命循環不息、流轉擴散的意象,捕捉自然能量的有機生命力;「雅」系列《順心》和《如意》,造型運用東方書法文字和西方几何造型的交集疊合,創造出立體篆刻般具有文化寓意的微型雕塑;「頌」系列《仰天》與《俯地》,以古代紋飾酒器「爵」爲靈感來源,透過曲面空間中的舞動姿態,將以往紋飾的獸紋雲雷轉化爲抽象幾何胚騰圖案

左圖《風起》作品擷取自然中隱含的數學秩序,在數位環境中定義出點線面的共同幾何參數關係。共有大、小兩款,皆全球限量典藏價6,000~12,000元不等;右圖《順心》、《如意》把文字化爲空間圖騰,一圓一方,蘊藏東方器物喜愛的吉祥象徵,全球限量典藏價9,000~48,000元不等。(圖/記者洪菱鞠攝)

此次新作突破了傳統雕刻的限制,筌美術第一次採用數學中的參數運算及3D列印技術來設計,參與創作的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邱浩修表示,因爲是利用參數作點和點之間的連接,所以每一次輸入的數字不同,其作品形狀就會產生不同變化,而爲了模擬出最自然的狀態,就必須不斷測試,在20、30個模型中,最後篩選出2個完成品。

筌美術品牌公關廖翊婷提到,以往利用脫臘鑄造的過程中,每一個作品就要對應一個模組,後續還要經過20多道程序的處理,而用數位取代,除了可以提高創作的便利性,對於手作上難度較高的鏤空技法,也可作有規則性的精確控制,而未來也會多加嘗試3D列印技術與藝術的融合,藉由不鏽鋼石雕、玻璃纖維等不同素材進行多元創作。

《數位新器》系列自10月下旬起,將於筌美術全國各大直營專櫃巡迴展出,並且開放預購訂製,藝術家愛好者可前往體驗觀賞創新與傳統結合碰撞的絢麗火花

◄《仰天》、《俯地》隨曲面重複變化的三角形浮雕圖騰,模擬古代青銅器紋飾的意象,全球限量典藏價9,000~38,000元不等。(圖/記者洪菱鞠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