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評示警:採逆景氣循環 壽險易喪失股票停損機制

保險業投資股票,採逆景氣循環機制,股票下跌壓力賣股較低(圖/資料庫

記者吳靜君臺北報導

中華信評研究臺灣壽險公司投資臺股比重,佔其可運用資金大約近7%~10%,不僅遠高亞太地區平均的5%~6%,還是亞太最高。

中華信評預警,如果臺灣實施逆景氣循環,股票指數低點時,採取低風險係數,壽險公司所需的自有資本壓力就比較小,易使壽險公司喪失停損的機制。

保險業投資國內外股票,在計算資本適足率(RBC)時將採「逆景氣循環」措施。簡單來說,就是如果股票指數低點,保險公司計算RBC時,風險係數比較低,可以提高壽險業的RBC,增資壓力比較小;相對而言,如果股票指數比較高,風險係數就會比較高,可以壓低壽險公司的RBC,可能會造成兩項結果,壽險公司可能資金壓力會比較大,或者是出售股票、獲利了結。

而RBC是金管會用於觀察保險公司資本是否足夠的指標,如果低於200%,就是低於法定水準,會被要求要限期增資;若低於50%,就會被接管。

中華信評認爲,金管會讓保險業RBC採逆景氣循環機制,保險公司無法有效的管理其風險偏好與風險曝險部位,則該項新措施亦可能爲業者信用結構帶來負面影響,簡單來說,如果股票下跌,壽險公司就沒有賣股的壓力,就可能會喪失過去股票停損的機制。

中華信評認爲,不論股市行情處於何種狀態,股票面臨的資本市場風險原本就偏高;因此,任何在股市行情走低期間過度積極建立的部位(加碼股票),都有可能導致壽險公司財務體質轉弱。而臺灣壽險業投資臺股的比重相較於亞太地區保險業要高出許多,因此提醒臺灣壽險業應該要注意風險。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至8月底止,整體壽險公司投資在股票的部位約1.6兆元,佔整體可運用資金大約是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