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鴉片? 中國微短劇規模 今年估破500億

某微短劇拍攝現場。(取材自北京青年報)

主打「節奏快、劇情爽」的微短劇近年在中國暴紅,吸引各類平臺和資本競相涌入,據統計,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已達373.9億元(人民幣,下同,約52.03億美元),預計今年破500億元,2027年時甚至可望突破千億元,成爲近年最大的投資「風口」。有分析指出,微短劇被視爲「新時代精神鴉片」是因甜寵等很俗的題材讓下沉羣體獲得「爽感」,但長期恐對社會造成危害。

綜合媒體報導,相較於製作期間較長、成本較大的傳統電視劇,微短劇製作將娛樂和商業屬性放大到極致,每集短可至五到十分鐘,甚至一分鐘一集,全劇拍攝週期僅七天,節約時間成本,同時以劇情狗血、臺詞犀利、爽點密集、情緒飽滿等方式取勝,例如「15秒一個小反轉,30秒一個大推進,結尾10秒必留懸念」,彷彿「精神興奮劑」。

對比2023年電影總票房爲549.15億元,微短劇市場規模已接近電影的70%。DataEye預測,2024年中國微短劇投流市場規模約達420億元,2027年超830億元。

香港01引述聯合早報報導指出,很多微短劇改編自網路小說,題材離不開戀愛、甜寵、戰神、霸道總裁、逆襲、復仇等。共同點是主人翁表面上身分低微,備受打壓,實際蘊藏着巨大財富和權力。儘管製作較電視劇粗糙得多,觀衆反而趨之若鶩。 「短劇的劇情真的很俗,但我是愈來愈爽,每天都會追着看。」一名40歲的深圳保安這麼說。

短劇製作公司原上慕光的創始人兼導演嚴沛樑表示,短劇本身沒有太大的藝術價值,它的作用在於讓下沉羣體的情緒得到釋放。短劇的消費主力軍來自下沉市場的中年用戶,包括保安、外賣員、快遞員、保潔、保母等。

華東師範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吳暢暢認爲,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短劇的「爽感」更多是爲了滿足人們對心理積極情緒的需求。對於短劇被視爲人們的「新時代精神鴉片」,吳暢暢不以爲然。他認爲,短劇就是一種文化。

不過,廣州一葦渡心心理諮詢首席專家韋志中提醒,短劇可能成爲人們獲得積極情緒的路徑依賴,容易讓人上癮,長期下來對社會造成危害。「人會變得更淺薄,不願意思考,不願意追求有深度和有意義的事物,工匠精神會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