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智庫論壇》面對ECFA清零 蔡政府繼續裝傻(李武忠)

大陸商務部指明臺灣涉違反WTO相關規則,將依有關規定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給予臺灣產品的關稅優惠,大陸國臺辦也表態支持,這是大陸官方對存廢的首次表態,將嚴重影響到國內中小企業及農漁業生存發展。(示意圖/Shutterstock)

大陸商務部8月17日,指明臺灣涉違反WTO相關規則,將依有關規定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給予臺灣產品的關稅優惠,大陸國臺辦也表態支持,這是大陸官方對存廢的首次表態,將嚴重影響到國內中小企業及農漁業生存發展。正值世界經濟處於下行收縮,臺灣出口已連11個月負成長之際,一旦ECFA被廢止,對臺灣經濟更是雪上加霜。爲此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呼籲,蔡政府儘速建立與大陸之有效溝通管道,謹慎因應降低對立,有效處理近年來兩岸間的經貿爭議。

蔡政府經常提到ECFA是雙方受惠,並非中國大陸單邊讓利,問題是到去年底臺灣受惠於ECFA減免的金額逾90億美元,中國大陸受惠於ECFA的金額僅10億美元,差距甚大並不對等,何況大陸經濟規模遠高於臺灣,中止ECFA對臺灣弊大於利。

近日大陸學者爲文指出大陸對臺「單方面讓利時代」結束,兩岸經貿關係將從以合作爲主、競爭爲輔,逐漸轉向以競爭爲主、合作爲輔的新階段。這樣的轉變若屬官方想法,將對臺灣的經貿產生重大沖擊(2022臺灣對大陸貿易順差高達1565億美元),政府應嚴肅以對,提早因應,不能再色厲內荏。

蔡政府對外雖辯稱對大陸農產品沒有差別待遇,事實卻是多年來臺灣允許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地的水果進口,卻禁止大陸的蘋果、梨、葡萄、西瓜等水果進口,對來自美國、加拿大等地的畜產品開放進口,卻對大陸的雞蛋、雞肉、豬肉等畜產品禁止進口,臺灣政府很難自圓其說,可預期調查的結果,對我們不利,民衆應覺醒,用選票表達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年香港已成爲臺灣農產品重要的新興外銷市場(居臺灣農漁產品出口的第四位),未來香港若對臺灣外銷採與大陸一致的立場(一如對日本政府擬將核廢水排放入海),對臺灣農產品(尤其水果)外銷影響將更爲深遠,蔡政府既然要堅持「抗中」,就必須做好準備承受撞擊。

近年來,蔡政府一面高調推動「新南向政策」和與美國簽署「21世紀貿易倡議」等,卻有意無意的製造兩岸摩擦和衝突(如禁止小明回臺,限縮小三通等等)。而這次中國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已非針對單一項目,調查清單高達2455項(現已擴至2,509項),顯示大陸對臺貿易態度確實開始轉變,若大幅取消對臺產品關稅優惠,蔡政府是否能透過新南向政策和「21世紀貿易倡議」,來加以彌補,外界多所質疑(臺灣對新南向國家近五年的貿易出超金額,整體趨勢呈現貿易出超萎縮情況)。蔡政府必須拿出具體成果來說服民衆,而不是又訴諸「愛國意識」喊一些做不到的口號(如分散市場)。

蔡政府應對中國大陸的貿易壁壘調查結果,政府官員一再強調願在WTO機制下與大陸談判,然而以目前氛圍(蔡政府堅不承認九二共識,民進黨下任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又宣稱務實認定臺灣已是主權獨立國家),中方接受的可能性極低,蔡政府只能任由中方片面採取報復措施,這對臺灣相關產業的從業者,勢必面臨巨大的生存競爭壓力,尤其農產品更是首當其衝,蔡政府要嘛硬碰硬,要嘛循過去設置養豬產業百億基金方式,提出更高金額的產業救濟基金,來暫時安撫民怨,卻無助產業的升級(臺灣養豬規模呈萎縮)。

對此在野黨的總統候選人,應該提出願意在不預設前提的情況下,由雙方協商解決,無須採用WTO爭端解決機制(曠日廢時,也難有實質約束力),並針對確實對中國大陸有不公平待遇之項目,提出當選後願意主動調整,除對臺灣相關產業影響重大的項目,訂下緩衝期如洋蔥、花生、文蛤、九孔、紅豆、臺灣鯛等等,倒逼產業升級而不是保護到底,何況蔡政府不是一再強調臺灣的養殖和種植技術佳,品質優,又何懼於中國大陸產品的競爭呢?其他已允許各國進口的產品(如蘋果、葡萄、柑橘、茶葉、鮑魚、蠔等等),即刻開放自大陸進口,讓中國大陸嚴懲師出無名,爲臺灣爭取談判籌碼和產業因應空間!

中國大陸已是全球重要的消費市場(尤其農產品),而臺灣出口仍然高度依賴中國市場,鑑於經貿是政治的延伸(臺灣加入CPTPP最大阻力在中國大陸),根本解決之道,還是要緩和兩岸緊張關係,以溝通談判取代對抗封鎖,畢竟以今日情勢,臺灣想繞過中國大陸走向世界,路途坎坷,別自欺欺人!

(作者爲臺大農業博士,農漁經學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