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媽媽的建議:幼小銜接,除了讓孩子做題,還需要做這些準備

今年幼兒園延緩開學,對於9月份上一年級的小朋友,家長應該做哪些準備?

作爲一名一年級孩子家長,我想告訴大家,一年級可能因爲地域差異,教育進度有所不同。但是,課本都是一樣的。我們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不知道改版前什麼樣,但是改版後的教材,對於我家沒有上過幼小銜接的孩子來說,並沒有顯示出接受不了、不理解、上課跟不上的情況。所以,媽媽們首先要做的是放寬心,小學的學習生活,其實沒有傳言的那樣讓孩子跟不上。

小學低年級,需要孩子具備哪些能力?

上圖: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內頁

我針對自己孩子半年的小學生活,給大家總結了一下,剛入學的小學生都需要的能力:

(1)生活方面:

小學和幼兒園不同的地方,就是小學生活,需要孩子更獨立,在小學裡,沒有生活老師照顧孩子們的飲食起居,所以,更考驗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自己整理書包、整理衣物、整理書桌、吃飯後整理餐具等等。打鬧也是時常發生的事,幼兒園時孩子覺得自己受了欺負,就找老師“告狀”,小學則考驗孩子的“社交能力”,培養孩子如何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不能總因爲一點小事就去老師。

(2)學習方面:

教改後的小學書,更傾向於閱讀與背誦,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對於沒有上幼小銜接的孩子,媽媽需要做的準備就是,增加孩子的識字量。---通過平時閱讀積累就可以。不建議使用識字卡。因爲字上的漢字,讓孩子轉化成句子裡面的漢字,還需要再次適應,有點浪費時間,不如直接讀書。這樣既可以識字,又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是爲後期孩子可以獨自做題提前打下基礎。

數學方面,低年級沒有涉及太強的邏輯關係,媽媽日常生活可以適當培養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爲後期的學習做準備。

上圖: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內頁

入學前的知識準備

很多媽媽怕孩子跟不上小學學習,給孩子買了一些幼小銜接的書,讓孩子做,提前適應。我家孩子也做過,但是孩子上了小學後,我發現,孩子僅僅是會做題是不夠的,所以針對小學時需要的能力,我個人覺得入學前,媽媽可以這樣準備:

一、閱讀時的積累

1. 注意培養孩子對拼音的感覺,如果孩子不會拼音,一定要培養孩子對拼音的感覺。比如,藍天的藍,拼音是“lan”,不是"lian"。拼茶--“cha”,而不是“ca”。這種感覺,會讓孩子後期學習拼音省力多得多。

2. 漢字的積累。媽媽不用特意考察孩子會了多少,免得影響了孩子閱讀興趣,堅持每日閱讀,總會積少成多。

3. 積累古詩。改版後的教材,古詩比例增加,小學一年上學期,課本上的古詩就有5首。據說改版後的小學教材比之前的古詩增多了55首。如果這些詩詞孩子都會背,對於小學高年級,甚至中學,孩子的學習就會有更多時間用在自己不會的知識上。

上圖: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國學誦讀》內頁

二、寫字的準備

1. 正確書寫漢字。快入學的孩子,大多是會寫字的,至少會寫自己的名字。媽媽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寫字姿勢、正確的握筆姿勢,讓孩子寫“方塊字”,橫平豎直。不論是上課做筆記、還是寫作業,都是讓人看得舒服。

2. 孩子字寫得不好看。媽媽可以讓孩子練習運筆,增加手部肌肉控筆的能力。對於控筆練習的方法,媽媽可以讓寶寶畫園、畫方、畫三角等圖形。

家有小學生,入學後的家庭管理

小學是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最佳時期。所以,爸爸媽媽要放手,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這個包括,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自己完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並且回家複習加預習等。

孩子一開始管理不好自己很正常,家長適時的提醒孩子、督促孩子就可以。千萬注意自己的說話語氣,不要急躁,我們的目的是提醒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如果孩子可以約束自己時,家長就要適時的退出,讓孩子實現自我管理。

當然,媽媽不要總是懷疑孩子,總是過去問、去確認,孩子也是心思敏捷的,當他感覺到自己不被媽媽信任的時候,又如何自信?未來生活中,也會總是懷疑自己的。

小時候,最不怕的就是孩子犯錯,因爲這時候犯的都是小錯。

另外,家長也需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時間管理、生活能力。這些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中,都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着。比方說,

1. 回家可以適當休息,比如半小時之後,要開始做作業。

2. 作業工整、不塗抹。

3. 每天早上6:30起牀,晚上8:30前睡覺。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書包,準備第二天的衣服,清洗自己的襪子等。

5. 如果想看電視,前提是完成了自己當天必須做的事情,並且看電視時間不可超過半小時。

6. 每天要看課外書30分、運動10分鐘。

總之,孩子不論是學前,還是入學後,家長都需要上心、有耐心。有些問題,不是孩子多做了多少題,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家長用心的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的生活。

本文首發頭條號,原文標題:小學生媽媽的建議:幼小銜接,除了讓孩子做題,還有哪些需要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