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金子:拷問黃金行業加盟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高江虹 實習生 尤芸茜 北京報道

近期,北京富力廣場中國黃金北京概念店違規託管,導致價值5000萬元黃金消失的事件引發高度關注。

3月25日,中國黃金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管迴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加盟店違法經營,負責人目前已經被羈押。

他還透露,每週都有消費者來中國黃金諮詢,對此公司已建立對接機制。據悉,該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中國黃金方面表示,“我們在積極配合,暫時還沒有進展。”

同日,記者從消費保平臺瞭解到,過去一年,消費保共收到涉及黃金相關投訴量5919條。而在黑貓平臺上,以“黃金”爲關鍵詞搜索,可以查詢到3萬多條投訴。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也顯示,黃金首飾投訴量大幅增加。

黃金消費投訴爲何如此之多?背後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消失”的金子

引發關注的是一家位於北京富力廣場的中國黃金加盟店,開業超過十年,有數十名消費者在此購買黃金並辦了託管業務。但去年年底突然發現門店倒閉,老闆跑路,託管的黃金也拿不回來。

據消費者投訴,當初在該店選擇預定投資金條的“無憂託管”。相比現款現貨,這種預定託管模式在一次性交清貨款後不用拿走金條,每克能節省最多24元的手續費。如果預定託管週期爲一年,還能額外贈送所購金條重量的2.5%純金贈品。

不少消費者買黃金是衝着投資增值而來,加之有中國黃金這個金字招牌,對此業務並不起疑。有消費者年年購買,手頭累積託管金條價值超過500萬元。

權益受損的消費者自發建立維權羣。據不完全統計,該門店預定託管業務涉及六十多人,涉及黃金重量超過70公斤,按照目前的金價計算涉案金額超過了4300萬元。

事實上,富力廣場中國黃金加盟店黃金不翼而飛事件並非個例。

河南焦作另一家中國黃金門店,也有十多位消費者存儲的黃金製品無法拿回。這家位於焦作市溫縣天宇城的中國黃金加盟店,原先也招徠當地消費者將自己手裡的金手鐲、金項鍊等黃金製品存在門店,用存金減免手續費換取其他同克重不同樣式的黃金製品。或是讓消費者存金託管一年,獲取額外的小金豆。但消費者的存金皆因門店更換加盟商,而被前一位店家“卷金跑路”。

這些門店都是中國黃金的加盟店,不過中國黃金方面表示,未授權相關門店開展黃金託管業務,因此無法直接承擔賠償。

3月25日,中國黃金相關高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該案件已進入司法程序,“我們在積極配合,暫時還沒有進展。”

對此,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消費保創始人王福山認爲,中國黃金是品牌授權方,負有對加盟店的管理義務。對消費者而言,是基於對中國黃金品牌的信任才進行託管業務。“雖然刑事上不承擔責任,但從民事角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黃金投訴驟增

過去一年,黃金消費的投訴驟然增加。

截至今年3月,黑貓平臺上,中國黃金收到的投訴高達2419條,在消費保平臺,中國黃金的投訴量也是位列第一。

消費保平臺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該平臺涉及黃金相關投訴量5919條,其中中國黃金投訴量有1123條、週六福961條、老鳳祥697條、周大生562條、老廟黃金555條、周大福430條。除此以外,其他上規模的黃金珠寶首飾品牌幾乎無一不上榜。

今年年初,中消協發佈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也指出,去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中,黃金珠寶首飾投訴量大幅增加。在黑貓投訴上以“黃金”爲關鍵詞搜索,可以查詢到3萬多條投訴。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哪個平臺,“一口價黃金”的投訴率佔比最高。以“一口價黃金”作爲關鍵詞,在黑貓平臺上能搜索到4030條投訴。

所謂一口價,就是黃金首飾不按克數來計算價錢,而是按件購買,產品標籤也不會標註克重。一口價黃金產品多爲3D硬金或者5G黃金,對工藝要求複雜,硬度高,產品設計感強,看起來大氣高級,但有一個致命問題是,一口價通常是按照高於其本身克數銷售。

周大福集團於1990年最先發明瞭“一口價”政策,如今在市場上風行,但這種銷售模式價格不透明、高溢價風險、換購限制、消費糾紛增多,成爲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焦點問題。

比如消費保平臺上有位消費者投訴稱,3月8日在蘇州吳中永旺夢樂城老廟黃金花9000多元購入一口價手鐲一枚,購買時反覆向店員詢問克重未得到正面迴應,要求稱重時也沒有得到迴應。店員稱這是一口價商品不存在克重。消費者回家後查看盒中標籤,在標籤被粘起的中間發現了克重,才意識到自己花費九千多購買了八克的天價老廟黃金,且盒中也沒找到金飾的發票。因此認爲店員隱瞞克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另外在購買時商家未開具發票,涉嫌偷稅漏稅。

“目前消費保平臺關於黃金一口價的投訴有3278條,佔比55.4%。”王福山指出,“一口價黃金”其實是老問題了,多年被投訴卻仍舊屢屢發生,主要原因是生產工藝的設計研發可以帶來很高的銷售利潤,因此商家主推這類商品。另外,現在購買黃金飾品的主力是年輕人,除了自己佩戴收藏,很多是送給女性長輩,年輕人消費注重實物款式,喜歡就上手,等購買後計算克重單價,就會反悔。

針對這些問題,王福山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前充分了解黃金產品的信息,包括克重、純度、工藝等。同時要求商家提供詳細的購買憑證,包括產品的克重、價格等信息,確保購買過程透明化。如果遇到商家的不公平行爲或虛假宣傳,及時向消費者保護部門投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他還指出,消費者保護部門在應對黃金一口價投訴方面,也可以加強對黃金市場的監管力度,規範商家的銷售行爲,做好商家關於商品銷售及服務的行業自律公約的引導。及時受理消費者的投訴和舉報,並加強消費者教育。

“總之,解決黃金一口價銷售問題需要消費者、商家和消費者保護部門共同努力。”通過加強監管、提高消費者認知度和加強維權意識,可以推動黃金市場的健康發展,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失控的加盟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引發投訴的大多數都是銷售渠道亂象,但加盟店卻是黃金珠寶行業盛行的經營模式。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國內黃金飾品相關企業現存量達7.1萬家,主要集中在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其中廣東省最多,達2.7萬家。從註冊量來看,2023年黃金飾品相關企業註冊量達4182家,同比增長46.07%。

其中相當多的黃金飾品店是各大黃金珠寶品牌的加盟店。

按照各品牌最新財報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老鳳祥門店數量達5900家、周大生5106家、中國黃金4050家、六福集團3027家、周大福7501家,而豫園股份旗下的老廟黃金和亞一金店截至2022年的門店數量合計爲4565家,在IPO中的夢金園和週六福數據則分別是2791家和4052家。除了周大福的加盟比例約在76%,其餘品牌加盟比例都超過90%,夢金園、週六福和六福集團加盟佔比高達98%,中國黃金亦接近98%。

近幾年,各大黃金珠寶品牌加快了門店開拓速度,加速向三四線、甚至四五線城市鋪開佈局。周大福2018年開始推行新城鎮戰略,2019年開啓省級代理,2022財年簡報會上重申新城鎮戰略;2023年,老鋪黃金、夢金園珠寶、週六福先後衝刺資本市場,募資的主要共同用途便是加快開店步伐。而加盟模式就是衆品牌加速下沉搶佔市場份額的利器。

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周大生、中國黃金、老鳳祥、豫園股份等A股上市企業的成績單都很出彩,營收、利潤均雙位數增長;周生生、六福集團截至2023年6月的中期報告,營收分別增長34.32%、28.81%,股東應占溢利分別增長43.34%、75.34%,足見下沉市場擴張帶來的成效顯著。

然而,加盟與下沉也帶來不小弊端,加盟模式下,總部要爲加盟商批發讓利,會導致毛利下降。周大福2023財年取得了946.8億港元的營業額,真正落袋的淨利潤只有54.9億港元。同期公司毛利率爲22.36%,創下了近九年來的新低。2023年前三季度,周大生、老廟黃金母公司豫園股份、菜百股份、中國黃金毛利率分別低至18.22%、13.52%、10.45%和4.23%。可見加盟越狠,毛利率越低。

另外,龐大的加盟店還存在管理風險,對此其實中國黃金早有預見。在其上市招股書中,中國黃金就表示“由於加盟店數量衆多且地域分佈較廣,經營及管理均獨立於發行人之外,若出現加盟商違規經營等情形,將可能對公司品牌形象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如今一語成讖。“此事件必然導致消費者對中國黃金品牌喪失信心和信任,同時也會對整個行業產生不利影響。”王福山認爲,黃金行業需要直面問題,積極應對信任危機,通過加強質量監管、提高透明度、加強售後服務、強化品牌信譽建設以及創新營銷策略等方式,來提振消費者的信心並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王福山指出,黃金行業採用加盟模式,利用品牌優勢迅速擴張市場,無可厚非。但加盟模式也可能導致管理失控、服務質量不一等問題,特別是在品牌對加盟商的控制力較弱時,這些問題可能更爲突出。

爲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利益,他建議品牌總部與加盟商之間應簽訂明確的合同,詳細規定雙方在產品質量、服務標準、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一旦出現問題,可以迅速確定責任方,避免互相推諉。同時品牌總部應定期對加盟商進行監管和審覈,確保其產品和服務符合品牌標準。對於不符合標準的加盟商,應及時進行整改或取消其加盟資格。

王福山還建議,品牌總部應設立專門的消費者投訴渠道,及時受理和處理消費者的投訴和糾紛。品牌總部和加盟商還應公開其經營狀況、產品質量、服務標準等信息,讓消費者更加了解品牌和產品。同時,應定期發佈相關信息報告,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