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 | 加盟店卷錢跑路,黃金企業不可“事不關己”

隨着金價的不斷走高,黃金交易市場一片火熱,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加入"淘金"行列。然而,在投資熱潮的背面,種種亂象開始攪亂金市——

近日,北京一家中國黃金概念店倒閉,投資者在該店"無憂預訂"的黃金無法提取,涉事門店捲走的金額或超5000萬;無獨有偶,北京一家山東黃金加盟店近日關門,投資者在其中"託管"的黃金無法取出,該案件涉案金額或高達4億。此外,某些以"攢金豆"爲業務的線上金店近日批量關閉,消費者下單訂購的小克重黃金無法發貨。

這些案件雖然涉及主體不同、金額高低不等,但反映出同一個問題——資質。加盟店、概念店或某些網店僅具備黃金銷售資質,而託管黃金、"攢金豆"等業務具有資產管理特徵,已超出銷售的範疇。

一方面,不具備資質的門店涉嫌違規開展業務,並以大品牌、大平臺的"兜底保障"爲噱頭,吸引投資者跟風入局。另一方面,品牌方或平臺方以加盟店、概念店的性質爲理由,在門店爆雷後對黃金投資協議不予背書。最終,即使涉案門店的負責人受到法律制裁,投資者也依然淪爲犧牲品。

然而,事情不能到此畫上句號。每一起爆雷,受傷的不止是投資者,還有品牌方、平臺方的信譽。以中國黃金爲例,根據其2022年年報,公司旗下共有3537家加盟店,佔門店總量的97.12%。經營模式以加盟店爲主,卻放任加盟店違規開展業務,欺凌消費者、投資者,品牌方每一次都能及時切割、全身而退嗎?投資者、消費者,乃至圍觀者,還能相信它們的產品嗎?

資質問題的背後,正是監管問題。作爲黃金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黃金、山東黃金既然依靠加盟店"撐門面",就有必要捍衛門面,有責任對加盟店進行標準化管理。同樣的,承攬黃金銷售業務的線上平臺,也有責任對自營網店的業務資質加強審覈監督。對於營業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門店,品牌方、平臺方必須第一時間糾正制止或報警處置,並及時告知投資者、消費者面臨的風險,而不能等到門店爆雷才姍姍來遲,扔下一句輕描淡寫的"事不關己"。

4月1日晚,中國黃金髮布公告稱,涉事加盟商的實控人已被公安機關刑事羈押,而公司及相關責任方決定先行對有關消費者進行墊付。這是負責任的姿態,但是這還不夠。黃金交易波動大、風險高,任何一起爆雷都可能金額高昂、影響重大。正因此,對於所有的黃金企業而言,風險排查、事前監管刻不容緩。

作者:孫欣祺

文: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施薇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