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瑟寡人 /「夾娃娃機」店氾濫,但這產業真的可以長久經營嗎?

▲夾娃娃風潮,象徵臺灣經濟環境惡化,喜歡靠創造龐大「經濟租」賺錢的臺灣商人氾濫。(圖/記者陳韋帆攝)

蕭瑟寡人/《費德智庫共同創辦人暨專欄作家。沒事看書充飢、有閒寫文聊聊時事。現專注於教育科技社會企業、科技創業與創業輔導。

從夾娃娃機風潮開始後,全臺灣在短短三四個月內佈滿了夾娃娃機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轉變,有人說這是很厲害的商業模式創新,也有人(新北市政府)對其進行控管,希望其至少退出學校周圍。

大家還在吵說夾娃娃機是否會帶壞學童,或是夾娃娃機是否已經成爲新的葡式蛋塔效應時,其實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都不是這些。

夾娃娃機風潮最讓我們擔憂的,是臺灣經濟環境惡化,喜歡靠創造龐大「經濟租」賺錢的臺灣商人,已經快要把臺灣消費市場玩垮了。

過去君主地主 衍變爲現在資方

過去封建的社會中經濟的核心就是君主和地主的世襲制度。有些人天生就是擁有一切,只要每天跟封地的農工收租,就每天輕鬆度日。

二戰後,世界各地一窩蜂的擁抱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但那不是本篇重點)。而資本主義帶來的理想就是希望透過資本市場的流動性不斷地創造新的產業,讓財富不斷洗牌。當然,現實和理想仍有一段差距。尤其在仍然束縛於保守的家族企業文化中的國家,最後不免又綁架資本主義,迴歸世襲制度的核心,唯一的不同就是從君主和地主蛻變成資方。

臺灣家族企業壟斷商業資源

臺灣的經濟命脈仍然在龐大的家族企業手中。臺灣過去幾十年內的股王,都是家族企業拱出來的。就連現在臺灣創投界的錢,多半仍出自老資本。

當然,老資本體系並非不好,問題在於許多家族企業導向的資本,最後都是選擇傳子不傳賢,再賢能也只能幫老闆的兒子女兒打工。而在閉鎖型公司法通過之前(其實通過後也沒多大變化),臺灣的公司法的設計基本上就是讓資本家完全掌控所有企業,沒錢就很難有翻身的機會

只要掌握資本,很多東西包括臺灣貴得嚇死人的房地產,都可以被買斷。只要壟斷了臺灣的商業資源,尤其是資本和房地產,基本上所有人要做生意都得先跟你繳保護費,這種概念就是經濟租(Economic Rent)。

經濟租本身不見得是件壞事,畢竟適量的經濟租,如對專利的法律保障,可以鼓勵資本家和創業家投入新興產業。但是,若經濟租過於龐大,將夾殺社會中下階層生活空間、坑殺散戶資本,讓利潤落入極少數人手裡。

在臺灣的經濟體中,一直都有一羣人利用龐大的經濟租不勞而獲。起這頭的是臺灣裙帶資本主義產出的家族企業,但是這風氣基本上是已經滲透臺灣社會各階層,基本上用經濟租賺錢在臺灣已是顯學。

夾娃娃機店就像氾濫百貨商場

夾娃娃機店面對於的臺灣的經濟而言,到底像甚麼?是大型電玩遊樂場?是吃角子老虎?是賭場?還是夜市攤位?從經濟上的角度來看,其實都不是。夾娃娃機店在經濟上而言,最像的就像是臺灣氾濫的百貨商場

其實早在幾年前,就有人發現臺灣有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不管是政府批下來還是民間的大型建案,搞到後面都會變成百貨公司

開百貨公司,其實本身沒有甚麼不對。百貨公司因爲整合了各類設施、並且提供多樣性,會比單家商店更容易吸引人羣。同時,百貨公司這產業本身也有一定的經濟租,因爲只有雄厚資本、良好政商關係和不動產資源的財團,纔有可能開百貨公司營業。但是,就如同上述,這是情有可原,有這經濟租,纔會吸引財團去開百貨公司,讓消費人潮商家有更多機會媒合

民衆消費疲軟 商業型態畸形

但是,問題來了:當人潮沒了,該怎麼辦呢?

正常而言,百貨公司和其中的商家會因爲虧損而停止營業。通常,兩方都會另外尋找其他的更健康的商業聚落去另起爐竈。但是,若經濟真的糟到沒別的地方去的時候,又該如何?

在臺灣,因爲一般民衆的消費能力已經疲軟到了一個程度,使得整個商業的生態變得更畸形。

打個比方,臺北的百貨公司有多少家?其實多到大家都不知道怎麼算了。光是信義區,就有統一阪急、SOGO、明曜、貴婦、誠品,還有兩家微風大安區有兩家SOGO、微風、明曜等。這些還是臺北非常精華地段的百貨公司而已。臺北幾乎每區都有百貨公司,內湖大直、中山區、士林天母、松山等,都有大型的百貨聚落。如果把轉運站、文創園區通通算進去,臺北根本遍地都是百貨公司。

臺北市地價貴,跟紐約曼哈頓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大家知道曼哈頓有幾間大型百貨嗎?說真的,只有一家,那就是Macy’s。其他的百貨如JC Penney、Bloomingdales、Nordstrom、Target、Kmart等,其實都很小,很多甚至比SOGO的一個館還要小。而紐約說真的要購物,大概就是第五大道的精品街和SOHO區的設計師品牌街以外,其實購物聚落比臺北少也比臺北小得多。即使如此,紐約的百貨業零售業都面臨蕭條,店家一家一家倒。

照理來說,臺北的百貨商圈可以開到那麼多家,想必買氣一定很旺。但是仔細一看,紐約的平均消費金額和可支配收入本來就遠高於臺北,若論及旅客人數,臺灣每年全國的外國旅客大約在一千萬人次上下,但是紐約市光一個城市就差不多一千三百萬人次,後者是前世界前五大旅遊目的地。實在很難想像一個世界大都的零售業都挺不住的情況下,臺北市會有需要每一區都蓋幾間大型百貨的需求。

財團開百貨 穩收租金不虧錢

事實上,其實臺灣百貨業狀況不佳,連臺北市蛋黃區的百貨店內都時常冷冷清清,但是會繼續開百貨、繼續營業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爲做百貨業有很大的經濟緩衝區,零售業崩盤要痛他們也是最後痛。

怎麼說呢?因爲百貨公司說穿了,就是個房東二房東。零售店、餐飲店裡面,就算虧損連連也還是要繳店租,而店家倒了,下一家廠商進駐繼續虧,百貨就算抽成少了,也是能照樣穩穩地收租,怎麼樣都是比自己去開店、自己去生產保險多了。

或許有人會問,那爲什麼店家們不乾脆退出百貨公司呢?答案就是:因爲臺灣人喜歡去啊!餐飲業倒閉潮來臨,臺灣人還是一堆跑百貨美食街。而且出去外面租店面,虧錢房東也是一樣賺租金,問題還是一樣啊。

最根本的問題當然還是得回溯到臺灣(尤其是臺北)的房地產泡沫,大半利潤都被店租吃掉了,經濟不好生意不好做,收租金的當然最開心。之前提過百貨業的經濟租很高,基本上只有大財團玩得起來。而在這種大環境下,大財團到處開百貨吸店家的血都比自己去做其他生意還賺。

夾娃娃機風潮不會長久存在

所以說,夾娃娃機是怎麼回事?看完百貨,你再來看夾娃娃機店就懂了。夾娃娃機基本上就是有人租下店面,放入夾娃娃機,然後將機臺分租出去,自己當二房東收租。

而這事當然也是有經濟租的,如果你沒有幾十萬的閒錢,基本上很難去租店面、買機臺去出租。而當然來租機臺的,當然清一色都是隻有幾千塊、上萬塊閒錢想來買個機會的小小散戶。

而這事照理來說也沒甚麼錯,不是嗎?問題跟百貨業一樣,就是這些根本就是沒那消費需求。而這些在充當二房東的夾娃娃機店主,早就心知肚明。夾娃娃機這東西存在多久了,何年何月曾經爆紅到需要每個街口都要開一家?

現在從臺北殺到屏東,沿路到處都是夾娃娃機,而且十家裡面大概九點九家是空的。而正常的情況來講,這些通通都應該是租不出去的空店面。

說穿了,就是一羣投機的店主騙其他人來租娃娃機賺錢,這產業本來根本就不可能會以現在的規模長久存在。

熱門點閱》►常自責、有罪惡感的人:心中都有個受傷的孩子►在心碎之後:接納哀傷,花時間與悲傷相處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