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民怨 北市3選將各提解方

棘手的社宅議題將交由下一任臺北市長接手,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陣營說,未來將採多元政策。圖爲蔣萬安(右)與美髮院裡的民衆握手拜票。(本報資料照片)

關於社宅議題,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競辦強調「在地溝通」,居民有疑慮就要溝通。圖爲黃珊珊(左)熱情擁抱一位見到她喜極而泣的支持者。(本報資料照片)

棘手的社宅議題將交由下一任臺北市長接手。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陣營說,未來將採多元政策;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競辦表示,社宅要跟TOD結合,會鼓勵居民使用大衆運輸;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競辦強調「在地溝通」,居民有疑慮就要溝通。

蔣萬安競選辦公室指出,未來要透過多元方式,包含公辦都更、校園改建採EOD計劃、都市更新回饋等機制,多元政策平衡財務及兼顧行政效率,並與周遭住戶充分溝通。

蔣辦表示,三興社宅周邊居民的訴求都是臺北邁入超高齡化城市面臨的問題,將研議可行性或採取配套措施;而東湖社宅若興建,將對當地已飽和的教育、托育資源以及交通帶來嚴重災難,會持續與居民溝通,若沒辦法解決,將另覓其他合適的公有地。

陳時中競選總部政策小組總召集人管碧玲說明,三興社宅已調降過一次量體,將就各方因素整體綜合考慮;社宅基地都在舊聚落區塊,周邊道路難以拓寬,社宅發展要跟TOD結合,未來會鼓勵使用大衆運輸,如三興社宅可做社區路線接駁公車。

管碧玲指出,議會刪除東湖社宅預算之後,2年內不能再提案,未來會視社宅總量考慮,盼與社區取得共識,讓這塊地有更好的用途。

黃珊珊競辦發言人李昀臻強調,黃珊珊在處理社宅爭議時不斷強調「在地溝通」,若居民有疑慮就得想辦法儘量溝通,並選擇阻礙較小的地方優先興建社宅。

李昀臻說,三興社宅興建前已減少過量體,也是「在地溝通」後的結果,未來也會用「在地溝通」的標準來處理所有社宅的興建問題,包括東湖社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