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當心變笨還變醜

醫師表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4-9歲孩童,常見症狀包括打鼾、鼻塞、張口呼吸、夜尿、生長遲緩等。(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7歲小明再過幾個月即將升上小一,但他身高比同儕矮了一點,晚上睡覺也常發出劇烈打鼾聲,每天起牀都抱怨睡不飽,甚至爲尿牀發脾氣,加上學習表現比同齡孩子差,都讓家人十分擔憂,赴醫檢查後確診爲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經手術切除雙側扁桃腺及腺樣體後,症狀才大幅改善,也對上學恢復信心。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許哲綸表示,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好發於4-9歲孩童,常見症狀包括打鼾、鼻塞、張口呼吸、夜尿、生長遲緩等,因肥大的齶扁桃體及腺樣體,大幅佔據正常的呼吸通道,導致睡眠過程中出現停止呼吸,或呼吸低下等狀況,故近年研究發現此症更與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症有關。

就醫後,耳鼻喉科或小兒科醫師會先透過理學檢查,並安排顱顏側面X光或鼻咽內視鏡檢查,如有必要,會再安排睡眠多項生理檢查,如每小時有大於等於一次以上的睡眠中止或是睡眠低下的情形,即可確診爲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目前經美國耳鼻喉頭頸醫學會建議,治療首選爲扁桃腺及腺樣體切除手術,如合併過敏可同時治療,但許多家長聽到需要手術治療不免擔心,許哲綸強調,如不考慮開刀,除了接受抗組織胺及短期使用類固醇鼻噴劑外,亦可於睡覺時配戴陽壓呼吸器,但因孩童的順應性不佳,故效果有限,且長期使用可能造成孩子顱顏骨頭髮育異常。

對於三歲以上孩童,切除扁桃腺及腺樣體並不會造成抵抗力低下,許哲綸提醒,罹患小兒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錯過七歲前的手術黃金時間,未來可能影響聽力、長相、智力發育等不可逆的情況,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