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一個跟女性有關的話題

在《寶寶愛用品》那篇文章的留言裡,小夥伴說想讓我分享下懷孕生產的經歷。

好,我們聊一聊生育損傷吧。

因爲網絡上頻繁看到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其中充滿焦慮和擔憂。如今我自己有過切身經歷,覺得或許有必要開展一場我們女性之間的交談。

我代表不了其他人,只能聊自己的感受。可能相當片面,甚至很多年後回頭再看,會覺得是不夠成熟的發言,但一定是當下最真實的想法。

生產

首先懷孕和生產這件事一定會給你的身體帶來變化。

在《我的朋友小布兜》那篇文章裡,我有大致寫過孕期吃過的苦頭。

不少人會經歷孕吐,嚴重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吃飯。我沒有孕吐經歷,但是時常胃酸反流,那種感覺就像食道被灼燒。

後期一晚上要去5-7次洗手間,沒辦法睡一個完整的覺。

最後兩週時間腳變得腫大,只能穿43碼拖鞋。

吃過最多的苦頭還是在生產的那一天。我選擇在公立醫院順產,催產針導致頻繁的宮縮。宮縮的痛是鈍痛,而不是針刺的尖銳痛感。就像被斧頭腰斬,大棒掄錘,或者巨型卡車反覆碾壓。痛感有多強呢,偏頭痛是五級,它是九級。產後醫生清理子宮殘留,疼痛程度並不遜色。

第一,我有過比它更痛的經歷,所以內心沒有放大生產的苦難。第二,這小半天的時間在整個漫長的人生中其實很短,很快就忘記了。第三,可以強烈要求打無痛針來緩解。

所以我寫這些並不是爲了訴苦,更不是嚇唬你。

我覺得人一生都在遭受病痛,男女都不例外。或許是因爲經歷過自己及家人的太多病痛經歷,就連同齡的另一半,也有過跟腱整個斷裂和腰間盤突出,所以懷孕生產的困擾,對我來說還沒有上升到不可饒恕的程度,更多是人活着原本就需要面對的苦痛之一。

不過一定要告知大家的是,懷孕的確會極大概率帶來妊娠期糖尿病、體重增加與妊娠紋,並且無可避免地伴隨臟器下垂和盆底肌問題。

別怕,以上所有這些問題都相對可控,前提是飲食上不要放任自己。我從孕中期開始進行飲食控制,自己和胎兒的體重增長都保持在平穩範圍內,順產過程也相對順利。堅持塗油,沒有長妊娠紋。

即使這樣,生產時還是發生了輕度撕裂。但助產士會幫你層層縫合好,事後感受不到撕裂的存在,沒有影響生活。

也因爲懷孕,導致腹直肌分離和盆底肌下垂。但記得產後做凱格爾和簡單運動,不提重物,逐漸會恢復正常狀態。大家請相信自己的身體,只要不過度傷害它,它有自愈能力的。

哦,還是有一個至今都沒有解決的問題,它讓我因此認識了馬應龍先生。

總的來說,生產這件事沒有給我帶來太多的困擾,身體與生活照常。我是非常平凡普通的體質,多吃會胖,少吃會瘦。我能做到的事,相信大多數人也能做到。隨之而來發生在我身上的變化和結果,相信也是人羣中的平均值。

之前網絡上有聲音在喊,我們需要了解生育的真相,瞭解它對身體造成的摧殘!後來就有了一個很長的總結,列明瞭懷孕生產導致的各種併發症。

它的確有幫助大家全面瞭解生育風險,但如果能進一步列明發生的機率就更好了。或許並沒有比我們每天使用電器,每天外出行走,每天生活在存留着暴力基因的社會裡更危險。

我的婆婆是受人尊敬的婦科醫生,她的原話就是人應當順其自然,這樣對身體是最好的。所以在生育、順產、母乳這些問題上,這也是我遵循的原則。

養育

其實比起生產,養育帶來的損傷可能更多,是一種心理和情緒上的損耗。隨之而來對身體造成的傷害,遠比懷孕生產要多。

我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那就是在育兒方面,男女天然是不對等的。女性的確會更富有同情心和同理心,關愛弱小個體。同時也更細心,能把幼兒照顧得更加妥帖,女性的溫柔能讓幼兒感到更多的安全感。就連走在路上,自發對小朋友釋放善意的,也是女性更多。

我自認爲不算一個十分稱職的母親,是媽媽中的中等水平,但依然可以比肩優秀父親。

所以身爲母親也會明顯感受到不公平。

即使對方已經是個投入程度很高的父親了,我仍有感到不滿的時候。

比如孕期裡,我興致勃勃翻閱育兒知識,查看胎兒生長進度,準備待產物品,對我來說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但顯然對方沒有跟我同頻,所以偶爾我會懷疑他的愛意是否有所欠缺。

比如出差的時候,我會盡量壓縮行程,爭取當天往返不外宿。所以當對方出差兩天以上的時候,忍不住會想我們承擔的家庭責任不對等。

當對方因公務在身,於是晚上只有我一個人帶小朋友出門玩的時候,內心不可避免有失望不滿。

我能理解爲什麼那麼多人會經歷產後抑鬱。與其說是生理和激素層面,倒不如說更多是心理層面的。自己付出多,而對方付出少,失望和質疑不斷疊加,越來越陷入糟糕的情緒。

因爲兩個性別天然的心性使然,這種責任上的不平等很難消弭,只能達到相對平衡,一種母親較爲滿意的狀態:我可以付出多一點,但你也一定要有所付出。

所以我不願意做一個“通情達理”的配偶。孕期產檢的時候,我明確要求另一半必須陪同。如果這都不能做到,也不要指望他會成爲一個不缺席的父親了。

春節假期時,只有我們兩個人帶小朋友,於是對養護做了分工,他負責輔食、處理大便、早上泡奶,我負責餵飯、洗衣服、收納玩具,其餘由兩個人一起完成。

我當初沒有經驗,所以沒有做這件事。但如今我一定會建議你,在做出生育決定的同時,跟對方溝通好育兒參與度和分工。喪偶式育兒的情況下,母親一定很不快樂。

而帶孩子又是另一件損耗心力的事。

春節假期我們兩個人一起帶一歲半的小朋友,只是照顧日常起居+出門遊玩,已經每天累到晚上回家癱倒在沙發上,一動都不想動。我們倆無數次坐在商場的公椅上,輪流回血。

我沒有對孩子流露過壞情緒,阿姨說我是她見過情緒最穩定的母親。但那次假期裡,餵飯時還是會氣到。明明是以前喜歡的食物,偏偏今天就是不肯吃。其實只是小事,但就是會讓媽媽情緒失控,畢竟我們也只是人。我氣極了,很想大聲質問他。但內心也明白他有自己的原因,而且他不會表達,無法雙向交流。我的處理方式只能是把他的小推車背對我,讓爸爸陪伴,自己先默默把壞情緒消化掉。

所以我很難想象長期帶孩子的媽媽們,無數次面臨這種無法溝通的失控場景,該承受多少惡劣情緒的損耗。就像24小時面對一個莫名其妙的老闆,他總做出愚蠢而反覆無常的決定,心智跟一隻金毛小狗沒有區別。他把你費盡心力做出來的方案一把撕碎,開會時突然嘶吼又突然大哭,你卻只能臣服他輔佐他,還要字面意義上的給他擦屁股。

你知道有多累了嗎?

有任何說“帶孩子有什麼難的”人,務必請他去帶一天,現實教做人。我的感受是上班遠比帶孩子輕鬆,即使在外地連續做一個周項目,從早忙到晚,都沒有比現在更累。

親身經歷後,我致敬所有全職媽媽。除非是天然喜愛孩子不愛社交工作的人,否則她的內心一定承受了巨大壓力和痛苦,我無法想象她們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是如何被消耗。

所以之前有小夥伴留言問我對全職的看法。我說不要,哪怕阿姨工資跟自己掙的差不多,也請人來帶。這不是簡單的經濟賬,而是你會從繁重重複的育兒工作中解放出來,你的心情會變好,然後你才能以更好的狀態跟孩子相處。

當然找到合適阿姨也很耗費心力,但仍然比帶孩子容易。

這件事的意義

前面說了那麼多壞消息,那爲什麼還要生孩子?

我曾經一度陷入深深的困惑,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看了許多哲學書,始終沒有得到答案,時而陷入虛無。後來我才明白一個道理,意義不是找尋來的,意義要在活着的過程中不斷去感受。

孩子大概也是這個道理,沒有經歷的時候,你肯定無法想象孩子的意義。

我也是如今才發現,養育孩子是一件顛覆人生所有經歷的體驗。凡事有價碼,人喜歡好吃好喝好玩,想要去看世界,但只要價錢合適,大概率是可以買斷這個自由的。但孩子呢,全世界的財富給我,我都不願換他的一根小指頭。

他給全家每個人都帶來了巨大歡樂。

我在他身上看到了全家人的影子。額頭像奶奶,眉毛像媽媽,皺眉頭的神情像極了爸爸,還像姥姥一樣勤勞。

我是在他之後,才關心起小朋友的存在。以前壓根沒留意世界上有人類幼崽,如今能強烈捕捉到視線中出現的每一個孩子。

我理解了天下所有的母親。既愛自己的媽媽,也愛對方的媽媽。路上碰到帶孩子的母親,我們陌生人之間甚至會對視並會心一笑。

彷彿進入世界上的另一個隱秘地帶。

不用擔心自己會否成爲一個好母親好父親,孩子出生後,你會發現我們天然都有着成爲父母的自覺。也不必擔心自己無法成爲完美的父母,我們哪個人童年沒有遭受苦楚,如今我們也長成了健全而負責任的成年人。

如果你不想要孩子,我也認爲是一件相當正常的事。

繁衍是寫在人類基因裡的本能,我沒能對抗自己的基因,但我相信世上一定有人心智堅定且自由。

雖然有過疲憊傷心的時刻,但未曾有一次後悔過這個選擇。因爲我知道即使讓我回到過去,重新給一個機會,我依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也祝福朋友們不後悔。

其實原本想再寫一些具體問題,是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有些也曾經讓我感到困惑。

比如到底順產還是剖腹產,要不要去月子中心,懷孕會影響正常工作嗎,用人單位爲什麼要問生育情況,怎麼應對長輩催生,產後如何康復種種。

但那樣的話,文章就太長了。

我會非常樂意回覆大家的評論,或許還可以做個視頻,在視頻號上予以回答。

總之別怕,我們會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厲害的,甚至更好。

Ann.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我:

公衆號:安說

視頻號:安說ing(公衆號主頁面上就可以看到啦)